河源新聞網由河源晚報社主辦!新聞網旗下: 在線數字報 | 新少年
          當前位置:河源新聞網 >> 新聞 > 社會熱點 > 閱讀新聞

          河北邢臺打造鄉村文化陣地推進鄉風文明建設文明植阡陌 新風沐鄉野

          4月份開始,邢臺開發區各個社區居委會陸續開展鄉風文明系列評選活動。圖為日前西梁莊社區“好婆婆好媳婦”評選活動現場。邢臺市委宣傳部供圖

          4月30日,南和縣郝橋鎮豐化莊村群眾在觀看道德“紅黑榜”。通訊員 張赫赫攝

          “說胡佃,道胡佃,如今胡佃不一般,新修的街道寬又寬,法國梧桐栽兩邊,條條大街通廣場,廣場就在村中央……”4月28日,南和縣史召鄉胡佃村新建的文化禮堂前,村民正為歡度“五一”國際勞動節排演節目。快板聲聲,掌聲陣陣。秧歌劇、舞蹈、歌曲……一個個文藝節目讓村民大呼過癮。

          說快板的村民叫侯俊芳,今年56歲。他是村民眼里的“秀才”,每周五、周六晚上,他就召集村民自娛自樂,節目以倡導文明鄉風為主,“村里人說村里事,村民當然喜歡看。”而在以前,5000多人的胡佃村卻沒有一個演出場地。2016年,村里修了一個文化廣場;2018年11月,廣場旁又蓋了一座文化禮堂。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侯現波說,禮堂建筑主體現已完工,正在裝修完善,現已配齊了音響、燈光和桌椅板凳,5月中旬正式啟用。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鄉風文明建設從何處著手?邢臺夯實鄉風文明基礎,建好用好鄉村文化陣地,多方入手,全面開花。如今,邢襄大地上一座座農村文化禮堂就是村民的活動中心,凝聚起鄉村文化的精氣神。

          村里文化味兒更濃了

          禮堂只是場所,文化才是內涵。在邢臺,文化禮堂或許不是村里最氣派的房子,但一定是最美、最具人氣的地方。

          “月月有安排,周周有活動,天天都開門。”談起文化禮堂啟用后的安排,侯現波心里早有計劃:“第一件事兒,要組織一場孝老敬親活動。今后村里紅白事聚餐,都在禮堂舉行,統一組織,統一標準,決不攀比講排場。”

          “文化禮堂讓村里的文化味兒更濃了。”年過古稀的李慶民老人豎起大拇指。他從小會“打花鞭”,“打花鞭”是胡佃村傳承多年且獨具特色的民間鞭舞。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們村的‘打花鞭’還參加過全市匯演。”李慶民說,村民都喜歡“打花鞭”,但因沒有場地等因素,平時很難聚在一塊兒,他曾一度擔心失傳,“現在好了,每晚都有一二十個村民跟我在廣場上練習。”

          同樣的場景在南和縣郝橋鎮紅廟村上演。“五一”國際勞動節前,該村和附近村的文藝愛好者來到紅廟村文化禮堂,身著統一服裝邊歌邊舞。“這是文化禮堂建成后舉辦的第20項活動。”紅廟村黨支部書記張建偉說,文化禮堂已經成為村民最愿意去的地方,也是鄉村笑聲最多的地方。

          從無到有,由點到面,一個個文化禮堂在邢襄大地的田野上悄然生長,成為一座村莊的文化地標,也是村民的精神坐標。按照每個鄉(鎮、街道)至少培樹一個示范文化禮堂或社區文化家園的目標,去年以來,邢臺市重點打造的農村文化禮堂和社區文化家園已達333個,其中44個獲省級稱號。今年的目標是,在鞏固去年文化陣地建設成果的基礎上再培樹200個示范文化陣地。

          邢襄大地遍開文明之花

          在南和縣,目前已有60個村建好了高標準的文化禮堂。這些農村文化禮堂滿足了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做到了以民為主,為民所用。以該縣史召鄉為例,文化禮堂里不僅設立“鄉賢榜”“善行義舉榜”“道德榜”等,鄉政府每年牽頭組織開展“最美史召人”“好鄰里”“好媳婦”“好婆婆”“最美庭院”評選等活動,展示文明戶、道德人物事跡照片,用身邊的人和事教育引導群眾。

          每天晚飯過后,邢臺縣晏家屯鎮北王段村便熱鬧起來。隨著歡快的音樂響起,村里的文藝演出隊開始練習新編排的節目。“跳舞、打鼓、跳健身操……文化生活豐富了,大家精氣神都不一樣了。”村民李素云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你看我們的道具多全,村里還建起了文化活動廣場,幾年時間,村里的文藝隊伍從十幾人發展到了百余人,其中不少是年輕人,更不乏全家上陣的,大家自編自演的節目有幾十個。每年春節村里還組織聯歡會,村民們爭著在大舞臺上一展身手。”北王段村村委會主任申虎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這幾年,喝酒耍錢罵街的少了,尊老孝親的典型多了。”

          播下一粒種,收獲滿園春。鄉村文化陣地慢慢發展壯大起來,各村幾乎都有自己的文藝隊,有的村子還成立了戲迷協會、秧歌協會等組織。

          “過去,我們經常組織相關部門走基層‘送文化’,而現在,更多的是搭平臺‘種文化’。”邢臺市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侯俊芳等一大批民間“秀才”創作了很多移風易俗的好節目,他們用“土味”語言宣傳黨的好政策,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很受群眾歡迎。

          鄉風文明建設如火如荼

          文化禮堂建設是邢臺市推動鄉風文明建設的一個方面。

          邢臺縣連續10年開展“道德模范”評選活動,在基層群眾中發掘70多名典型人物,一大批好兒媳、最美職工、致富典型、創業新模范、最美警察等脫穎而出。

          邢臺縣南溝門村堅持執行紅白理事會制度。“不穿孝衣、不動錢、不擺酒席,村里無償提供棺材,鄰里鄉親主動來幫忙。”村民王五妮說:“老母親去世時由村里的紅白理事會安排人操辦,總花費不超過3000元。全村統一標準,不用攀比,還有村干部致辭講話,很隆重。”

          在臨西縣,以農村“三老一外”(“三老”指退休老干部、老黨員、老族長,“一外”指在外工作人員)為依托,一個又一個鄉賢道德評議會建立起來,他們褒揚鄉村新風,反對鋪張浪費等不良風氣。同時,該縣還開展“我為家鄉提顏值”“婚喪少酒事、人人樹新風”等活動,著力營造淳樸鄉風、醇厚民風。

          去年8月份,臨西縣首個“零彩禮”婚禮在倉上村舉行?h領導親臨婚禮現場為新人證婚,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和強烈反響。

          據了解,邢臺市正實施鄉風文明建設2019年行動計劃,確定了以創建文明村鎮和文明家庭為載體,建立市、縣、鄉、村“四級聯動”的鄉風文明工作機制,讓文明新風廣泛弘揚,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村容村貌明顯改善。(記者 邢 云)

          來源:河北日報






          上一篇:宣傳方式花樣多 福建廈門持續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下一篇:每天步行巡邏 18年走了14萬公里 景區“走”出一位中國好人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更多 >>

          熱度排行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案例展示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波多野结衣办公室33分钟| 欧美金发大战黑人video|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 999国产精品999久久久久久|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 中文字幕26页| 天天躁夜夜躁很很躁|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中国| 无码中文字幕av免费放| 久热免费在线视频| 日本三级韩国三级三级a级播放 | 啄木乌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色多多成视频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japanesehdfree人妻无码| 好男人在线社区www在线视频一| 中文毛片无遮挡高清免费| 无翼乌无遮挡h肉挤奶百合|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网站| 日韩电影在线看| 久久精品视频网| 成年女人免费v片|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av东京热| 日本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下载| 亚1州区2区三区4区产品| 日韩视频免费在线| 亚洲免费在线视频播放| 欧美区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亚洲区色播 | 看成年女人免费午夜视频| 四虎一影院区永久精品|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 国产乱来乱子视频| 破了亲妺妺的处免费视频国产| 人妻在线日韩免费视频| 欧美黑人巨大xxxxxxxx|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尤物| 欧美日韩视频在线第一区 | 456在线视频| 国产福利小视频在线| 18女人腿打开无遮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