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政協河源市七屆三次會議的委員昨日陸續報到
出席政協河源市七屆三次會議的委員昨日陸續報到,委員們表示
積極參政議政 認真履職擔當
今天上午,政協河源市七屆三次會議將在市會議中心舉行大會開幕式。昨日,出席大會的委員們陸續到駐地報到。記者在現場看到,委員們或迫不及待拿出會務指南熟悉會議各項議程,或聚在一起討論今年的提案內容。他們紛紛表示,要將基層的聲音、群眾的心聲都帶到會上,集中精力,履職盡責,認真聽取報告,積極參與討論,以飽滿的熱情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責,為我市發展獻計獻策。
記者了解到,今年許多市政協委員都把目光集中在民生熱點上,包括教育、停車、土壤保護、家風建設等內容。
市政協委員們正在報到中。本報記者 楊志奇 攝
加快公辦幼兒園建設
市政協委員葉潤蘭對政協河源市七屆三次會議很期待,早早就準備好了提案。她說,黨的十九大提出要重視學前教育發展,目前全市雖有約80%的幼兒園被定性為普惠性幼兒園,政府也有了一定的補助投入,但老百姓對普惠性的獲得感不強,“入園難入園貴”依然是社會突出的問題,孩子入讀公辦幼兒園是大多數老百姓的夢想。因此,她建議政府要切實把普惠性幼兒園建設納入城鄉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設施統一規劃,逐年提高對認定普惠性幼兒園的資金投入,降低收費標準,讓老百姓有更多獲得感。對此,她坦言,教育是第一民生,教育抓好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就會大大提升。
多管齊下解決“停車難”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費水平不斷提高,致使我市車輛保有量不斷增長,而現有的停車設施建設相對滯后、停車位總量不足。市政協委員劉長濤表示,今年他關注“停車難”問題,希望能為解決我市“停車難”出一把力。他說,不可否認,這些年,政府為解決“停車難”做了不少工作,整體上也有所改變,但還是要持之以恒地下大力氣解決。他支招說,解決“停車難”,要多管齊下,把一些公共設施利用起來,比如一些機關單位的停車位,尤其是節假日不能閑置,要充分利用起來。
將家風建設納入培訓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對于一名公務員來說,其家庭道德建設的好壞,不僅直接關系到黨和政府的形象、威信和領導作用,而且對全社會的思想道德建設和社會風氣都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導向作用。對于我市公務員隊伍來說,樹立和培育優良的家風家規,既是不斷提升個人和家庭道德修養水平的“私事”,更是我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努力建設全省綠色發展的示范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生態排頭兵,走出生態河源、現代河源相得益彰的發展新路的務實舉措。因此,市政協委員李惠蓮建議,將家風建設納入公務員培訓,讓公務員積極行動起來,以身作則,加強自身家庭文明建設,帶動全社會加強家庭文明建設,推動形成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
加快少數民族經濟發展市政協委員吳科俊來自東源縣漳溪畬族鄉,他說,這些年,在省市縣政府的重視下,我市畬鄉地區的經濟有了很大發展,取得了不少成效。他一直有個夢想,就是通過旅游帶動家鄉盡快富裕起來,他也為此作了一些探索,依托旅游成立了一家農業公司,不過,還需要政府加大支持力度。他希望今年政府職能部門對少數民族地區能高看一眼,厚愛三分,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
加大土壤污染治理力度
針對我市種養業中日益嚴重的土壤重金屬、農殘污染等問題,市政協委員賴澤華提出,要對我市的土壤污染情況進行全面調查,加大土壤污染治理力度,并規范養殖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及排放,制定對化學肥料和化學農藥的控制和使用,對正在進行土壤治理和長期使用有機肥的用戶,給予相應的補貼,提高使用熱度和信心。
本報記者 劉曦 張濤
■花絮
市政協委員扶老人過馬路
本報訊 記者 劉曦 昨日,市政協委員余銀標在完成政協河源市七屆三次會議的報到后,就做了一件好事——扶一位行動不便的老人過馬路。
當天上午10時左右,余銀標在領取了會議材料后,正準備回到車里。當他站在路口的時候,發現對面馬路上一位老人拄著拐杖,準備從市體育館向邁豪酒店方向過馬路,有些步履蹣跚。由于車流較急,老人過馬路十分困難,余銀標急忙走到馬路對面的老人身邊,并示意車輛避讓,攙扶著老人過了馬路。他表示,自己只是做了一份力所能及的事情,是每一位志愿者都會做的小事。
據悉,余銀標是90后,也是本屆政協委員中較為年輕的委員。他多年從事公益事業,把助學活動當作自己的第二份事業來做,目前是春風助學服務中心的執行會長,曾獲評我市“學雷鋒志愿服務標兵”“河源好人”等榮譽稱號。今年,余銀標將重點關注農村返鄉創業青年群體,他建議我市要出臺政策,搭建農村青年創業公共服務平臺,吸引河源有志青年返鄉創業,帶動我市全民脫貧致富,助力鄉村振興。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