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一國兩制”紅利 大灣區建設路線圖釋放多重發展信號
本報訊 據新華社消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18日正式發布。根據規劃綱要,當前經濟總量超過10萬億元人民幣的粵港澳大灣區將建成世界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最終形成由香港、澳門和廣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組成的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藍圖譜就,揚帆起航——在粵港澳三地專家學者和市場人士看來,規劃綱要的發布,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進程和中國經濟發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通過放大“一國兩制”的制度紅利,由港澳和珠三角區域組成的充滿活力的“9+2”城市群,也將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規劃綱要在解決三地之間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流通障礙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制度安排,旨在降低制度摩擦成本,釋放‘一國兩制’紅利。”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秘書長、廣東省社科院國際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鄧江年說。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產業規劃部部長王福強則認為,規劃綱要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頂層設計,也是未來建設的指引。作為世界級經濟平臺,粵港澳大灣區將成為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平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試驗田、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先行地。
市場也“聞風而動”。海內外眾多咨詢機構發布的市場報告均認為,鼓勵粵港澳三地形成科技創新的合力,是規劃綱要的“重中之重”。特別是規劃綱要提出的“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被寄予融合香港、澳門和廣東乃至內地科研合力,推動大灣區變身成為“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和新興產業重要策源地”的深切希望。
對此,香港特區政府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表示,香港具備優質的高等教育資源和廣泛的國際聯系,再加上中央推動國家科研資金“過河”支持香港、大灣區打造國際科創中心等政策,香港將迎來發展科創產業的機遇。
鄧江年也認為,“突出科技引領”是規劃綱要的亮點所在,大灣區是“向科技要發展”,通過對大灣區的整體規劃,著力于解決不同城市和區域的協調問題,推動系統性改革。
“規劃綱要反復強調三地同心共建大灣區,目的就是充分發揮港澳優勢,放大灣區效應,建設一個開放型經濟體。”鄧江年說。
來源:新華社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