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全面部署2019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加大投入持續推進隱患治理
本報訊 記者 鄭婷影 近日,市政府出臺《河源市2019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下稱《方案》),要求各級政府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及早全面部署2019年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進一步加強資金投入,持續推進隱患治理。
我市地質災害呈點多、面廣、規模小、危害大等特點。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市在冊地質災害隱患點438處,受威脅人口41223人,潛在經濟損失86356.08萬元。全市威脅100人以上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77處,受威脅人口33485人,潛在經濟損失63432.38萬元。我市地質災害具有突發、多發、同發等特點,時空分布特征明顯。每年汛期(4—10月份)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多發、易發期,每年的枯水期(1—3月、10—12月)是地面塌陷的易發期。
《方案》顯示,我市地質災害的重點預防區分布在我市東北部(和平縣—龍川北部)花崗巖風化土層覆蓋區、東南部(紫金縣)花崗巖風化土層覆蓋區、西北部(連平縣西南)沉積巖風化松散巖土區;北中部(連平縣西、東南—和平縣南)隱伏灰巖分布區,東源縣螢石礦、連平縣鐵礦、紫金縣鐵礦等地下采空區為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縫重點預防區;重點預防地段為境內新建或在建的交通道路、鐵路等開挖、回填地段,新豐江、楓樹壩及東江等水庫河流庫岸邊坡地帶居民點分布區為崩塌、滑坡、泥石流重點預防地段。
《方案》指出,各級政府要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及早全面部署2019年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要切實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制,明確具體負責人,做到領導到位、任務到位、人員到位、措施到位、資金到位;各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必須按照防災責任制的要求,制定應急防災預案,落實所在地區、主管部門和相關單位的責任,并明確專人負責。
《方案》要求,各縣區人民政府和市直相關部門要按照職責,認真部署開展本系統內的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工作。汛期前對地質災害危險區和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開展全面檢查。汛期中開展巡查和突發隱患調查,并根據全市地質災害預警信息,及時做好地質災害隱患點的預警預報工作。汛期后開展復查與總結。所有地質災害隱患點均要制定完善應急預案,落實防范措施,明確責任人,發放明白卡,豎立警示牌,確保隱患點周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方案》強調,各級自然資源部門要聯合當地氣象部門,做好轄區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特別是強降雨過程的地質災害實時預報,進一步完善地質災害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網絡、電話、傳真、手機短信、微信宣傳車和電子顯示屏等各種媒體發布手段,及時將預警信息發送到應急值守人員、防災責任人、群測群防監測員和受害威脅人員,切實做到早預警、早準備、早撤離,最大限度地避免地質災害造成人員傷亡。
《方案》要求,各地要嚴格執行地質災害防治“三同時”制度,禁止在地質災害危險區開展任何工程建設活動,從源頭上嚴控人為新增地質災害隱患。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