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供電局220千伏江面輸變電工程20日建成投運 我市電網建設再邁堅實步伐
20日,隨著河源供電局連平縣220千伏江面輸變電站的送電成功,標志著該工程的正式建成投運,這不僅將有效緩解連平縣220千伏塔嶺站的供電壓力,滿足連平縣經濟社會發展用電的負荷增長,對提升居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進一步完善了區域110千伏電網結構,大大提高了我市電網的供電能力和供電可靠性。
江面站的建成投運將有效緩解連平縣供電壓力,大大提高我市電網的供電能力和供電可靠性。
青瓦白墻展現客家建筑風格智慧工地助力項目建成投運
20日,記者在位于連平縣元善鎮江面村的220千伏江面輸變電工程(以下簡稱:江面站)看到,青瓦白墻間,從屋面脊形到窗戶四角,都有著濃郁的客家建筑風格,線條簡潔美觀。據了解,擁有2組18萬伏安主變壓器,34.8千米220千伏出線2回,110千伏出線6回的江面站,總投資達2.11億元,是廣東電網公司2019年重點投產項目。
據河源供電局副局長劉兆輝介紹,此前,連平縣110千伏電網結構較為薄弱,5座110千伏變電站由塔嶺站通過2回110千伏線路遠距離供電,供電可靠性較低;隨著連平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用電負荷的增長,該縣包括元善、隆街、溪山、田源、陂頭等鎮在內的部分地區供電出現了缺口。
地區用電需求事關社會民生,為了更好更快解決用電缺口,江面站從去年7月開工建設伊始,河源供電局就依照“數據一個庫、監管一張網、管理一條線”的信息化管理目標,依托綜合應用BIM和“云大物移智”等數字化技術,運用“互聯網+”理念與傳統建筑工程領域的深度融合,對工程施工現場實時進行智慧化管理。“通過采用智慧工地建設施工,我們可以隨時掌握現場施工人員安全工器具的佩戴與使用信息、施工作業面位置及人員變動信息等,對安全隱患做到及時發現及時排查。”劉兆輝告訴記者,智慧工地試點項目解決了施工現場管理難的痛點,極大地加快了工程進度,也確保了現場安全,江面站比原計劃提前了3個月完成施工建設并正式投產運行。
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江面站創建廣東電網樣板工程
在江面站的施工建設過程中,為了更好地做到“保安全、保質量、保工期”,順利解決地區用電問題,河源供電局還創新成立了由各參建單位參建黨員組成的臨時黨支部和黨員突擊隊。
臨時黨支部通過在工程現場積極開展黨員“四帶頭”活動,引導黨員帶頭當先鋒、帶頭作表率,并以“帶思想、帶安全、帶技能、帶作風、帶業績”為目標開展多種形式的幫帶活動,讓參建人員主動參與中高風險施工作業現場管控,成為了工程建設的“主心骨”,既讓黨員的先進模范和輻射帶動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又確保施工現場安全,嚴守安全底線。江面站也被列為創建廣東電網公司“安全、優質、文明”樣板工程重點打造項目。
“江面站的建設,獲得了各級黨委政府和沿線居民的大力支持,對我們來說既是一種激勵,也是一種鞭策。”劉兆輝說,接下來,河源供電局將進一步強化履責擔當,提質加速推進電網建設,持續強化電網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助力我市現代河源建設以及全域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戰略。
本報記者 彭茂洋 通訊員 徐猛 黃慧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