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奏響鄉村振興新樂章——記河源市先進基層黨組織雅色村黨總支部
新時代走好鄉村振興之路,黨建引領是根本,讓老百姓有獲得感是核心。位于江東新區越王山下的古竹鎮雅色村,堅持以基層黨建高質量引領鄉村振興,充分發揮黨員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先鋒模范作用,凝聚黨群力量,助推鄉村振興、精準脫貧等工作跑出“加速度”。昔日的省定貧困村,如今正迎來華麗的“轉身”。
百余畝葡萄大棚連片展開。
帶隊伍,強堡壘 先鋒黨員凝聚力量促發展
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關鍵在于基層組織體系的建設,重點是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引領和服務群眾功能,實現黨和群眾需求的對接,更加彰顯黨建陣地的吸引力、服務力。
當前,雅色村正以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戮力推動脫貧攻堅,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村創建。如何調動黨員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黨建優勢推動新農村建設尤為關鍵。
針對這一問題,雅色村實行“黨建+基層治理”“黨建+項目建設”模式,推行村民議事會機制。以新農村建設規劃編制和推動新農村建設實施項目“兩大著力點”,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在制定新農村建設規劃時,廣泛聽取黨員意見,并將黨員分工到各自然村,聽取村民意愿,干群眾真正想干的事情,切實推行“項目行不行,專家評一評;項目干不干,群眾說了算”。在推動新農村建設項目實施過程中,對黨員分工,通過實行項目落地、黨組織同步跟進,項目實施、黨員示范參與,為推動新農村建設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證。
“黨員干部精氣神提起來了,在新農村建設工作中帶頭干起來,村民們就會跟著一起,團結一心。現在我們整個村子,每一個人都非常支持鄉村振興工作,支持村里的建設。”雅色村村支書曾廣平說道。
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方面,雅色村創新性地實施“黨員衛生責任區分工機制”,通過制定黨員衛生責任區分工表,明確黨員衛生責任路段和責任人,充分發揮黨員力量督查村環境衛生,為新農村建設奠定良好的環境基礎。
“這幾年村里的變化,大家都看得到,不僅基礎設施建起來了,環境衛生更是有了極大轉變,這都是因為村干部、黨員干部工作得力。”村民曾林仲感慨地說道。
興產業,促發展 “行動支部”帶領農民走致富路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是打贏脫貧攻堅戰、推動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的關鍵。
在新建的種鴿養殖基地里,鐘仿明正熟練地把飼料倒進鴿籠前的食槽里,一只只白鴿起身、撲棱著翅膀開始啄食。鐘仿明原先是村里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依靠著幫扶單位和村黨組織干部的對口幫扶,以及自己的努力,養殖種鴿,如今已經成為村里的“致富帶頭人”了。
“我們在產業發展上遇到什么困難和問題,村干部和幫扶單位都會積極幫我們去解決,爭取政策支持,盡最大努力提供幫助。”鐘仿明說道。去年,在村和幫扶單位的幫助下,他從銀行貸款擴大了養鴿基地,從一間僅能容納100多對種鴿的小小平房,擴大為能容納1500對種鴿養殖的示范點。如今鐘仿明飼養著500對種鴿、200多只雞,他希望能在今年年底將種鴿規模增至1000對,積累更多的養殖經驗,將來帶著村里人一起脫貧致富。
雅色村駐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龔正東介紹,在精準扶貧工作中,除報業集團25個黨支部分別掛鉤貧困戶的同時,村里還實行黨員掛鉤貧困戶,打通黨員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通過入股產業園分紅、發展種養產業、助醫助學、危房改造等不同的幫扶措施,有效帶領貧困戶脫貧致富。
為大力發展種植產業,給村民提供就業機會,雅色村引進了東江農夫葡萄園。如今雅色葡萄種植基地面積已經達到了100多畝,白色大棚連片展開,果苗扎根、新枝爬蔓。該基地負責人陳考科說,村干部在前期通過動員群眾,把土地進行規模化流轉,為基地建設打下重要基礎。預計明年雅色葡萄種植基地的葡萄就可實現部分掛果。
2018年,雅色村實現貧困戶年均收入達1.2萬元,村集體收入增加8.5萬元,村民人均收入由2015年的7853元增加到2018年的17749元。
本報記者 楊容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