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大菜園”對接深圳“大餐桌” “供應鏈+”助力我市脫貧攻堅
本報訊 記者 張濤 通訊員 彭志通 袁定央 前日,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召開“供應鏈+”脫貧攻堅戰略簽約暨怡亞通惠民富農振興城鄉經濟38000戰略河源啟動會。深河扶貧服務中心與深圳市怡亞通供應鏈股份有限公司現場進行了戰略合作簽約。
這是我市推進消費扶貧的重大創新舉措,“供應鏈+”脫貧攻堅有助于加強政企聯動,推動我市品牌商品下行,助力河源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優質農產品主要生產和供應基地,幫助河源扶貧產品、優質農產品銷往全國乃至世界,解決貧困戶增產難增收的難題。
實施產業扶貧項目10.88萬
就在“供應鏈+”簽約之際,記者從河源市葉鮮生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了解到,該公司又一批優質蔬菜從省定貧困村紫金瓦溪四聯村的蔬菜基地發往深圳,走上深圳市民的餐桌。自去年6月正式產出第一批有機蔬菜以來,該基地每個月供應5000公斤蔬菜給深圳供電局飯堂。深圳供電局下屬領康達公司每年還從基地采購12萬斤有機蔬菜,年采購金額約70萬元。
河源市葉鮮生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說,目前,四聯村蔬菜基地除貝貝南瓜外,還種植了絲瓜、白菜、水果玉米等20余種蔬果產品,主要供應深圳及河源兩地。作為深圳供電局幫扶四聯村的扶貧產業,蔬菜基地每年可以給四聯村分紅至少12萬元,成為村集體的核心支柱產業,并為2名貧困戶提供工作崗位,穩定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作為廣東省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我市也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典型地區。新時期精準扶貧以來,全市投入產業扶貧資金14.48億元,帶動貧困戶2.1萬戶、8.35萬人,實施產業扶貧項目10.88萬個,平均每戶增收5632元,已初步建成東源板栗、檸檬、紫金茶葉、連平櫻嘴桃、龍川油茶、和平獼猴桃等名優特產。
“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
窮山荒山,可以變成“金山銀山”;山貨土貨,其實都是搶手貨;消費發力,讓山貨土貨“走出深山”!記者了解到,按照總部經濟思路,我市借助“互聯網+”、區塊鏈技術和現代物流,緊密聯系貧困戶、扶貧產業基地、合作社(協會)等,統一扶貧產品標準,提升扶貧產品檔次,積極把河源扶貧產品推向粵港澳市場(重點是深圳市場),形成扶貧產品產供銷一條龍、線上線下結合的新型網狀化扶貧產業園。
今年上半年,我市圍繞“促進貧困人口穩定脫貧,激發全社會參與消費扶貧的積極性,拓寬扶貧產品的銷售渠道,提升扶貧產品供應水平和質量”的目標,有效打通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制約消費扶貧的痛點、難點和堵點。全市已累計建設92個電商扶貧示范村,將河源農產品直接推送至全國各地和港澳地區,還選送18家扶貧農業龍頭企業進駐中國扶貧網(廣東館),累計實現銷售額234萬元;選送21家扶貧農業龍頭企業進駐廣東扶貧網(唯品會),累計實現銷售額154萬元。
“供應鏈+”脫貧攻堅全面啟
據測算,深圳有1500萬以上常住人口,平均每天消耗蔬菜水果9400多噸,肉、蛋和水產品6100多噸,口糧5480噸,消費需求旺盛,而我市又是穗深港澳重要的綠色農產品生產和供應基地,建立通暢的產銷對接渠道,推動河源的“大農田”“大菜園”連接上深圳的“大餐桌”,讓深圳消費者能更方便地購買到河源農產品,可以有效促成互惠互利,合作共贏。
“供應鏈+”脫貧攻堅就是一種有力探索。作為中國最大的供應鏈綜合商業平臺,深圳市怡亞通供應鏈股份有限公司具有完善的“供應鏈+”生態資源,將發揮其在技術、物流、資金等方面的優勢,更深入推進河源消費扶貧。該公司負責人表示,將采取“供應鏈+互聯網+智能零售+連鎖加盟+營銷聯盟”模式,全力構建新型流通網絡,實現“一縣一中心,一鎮一品,一村一店”工程,促進城鄉雙向高效流通,實現扁平化、共享化、去中心化的新流通變革,推動我市脫貧攻堅。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