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縣獼猴桃種植面積占全省90%以上,已是果農“致富果”
和平縣待客不用酒 捧來獼猴桃就醉人
全縣獼猴桃種植面積占全省90%以上,已是果農“致富果”
最美人間四月天,如今正值獼猴桃開花授粉時節,18日,記者在和平縣下車鎮云峰村高峰林場看到,淋漓細雨中,高峰林場里仍隨處可見忙著給花授粉的果農。經過雨水的沖刷,獼猴桃枝上的綠葉愈加青翠,而海拔550米的高峰林場更是雨霧縈繞,大片大片的獼猴桃林時隱時現,與山間姹紫嫣紅的山林相互映襯,宛如人間仙境。
和平縣下車鎮高峰獼猴桃種植專業合作社黨支部書記何軍祥也在林場里忙活著,仰著頭小心翼翼地給一朵朵獼猴桃花授粉。他說,這授粉很關鍵,一朵桃花授粉成功了就是一個果,這一個果就是今年的希望,馬虎不得!確實,當地獨特的氣候條件和優越的自然環境,造就出獼猴桃肉質細嫩、汁多可口,且香氣濃郁和營養豐富,俏銷四方。這一個個獼猴桃如今造就了云峰村全村年收入過百萬的農戶有6戶,年收入達10萬的農戶足有上百戶之多。
看到一朵朵獼猴桃花兒,何軍祥喜上眉梢。
園里開花處處香
那一朵朵正在盛開的獼猴桃花兒,淡黃色的花瓣,橘色的花蕊,散發著淡淡的花香。“獼猴桃是一種很智慧的果子,它屬于典型的‘一夫多妻’制。”何軍祥介紹說,獼猴桃是一朵雄花的周圍擁簇著8朵雌花,花中間有白色雌蕊的就是雌花。而果農在此時擔任了蜜蜂的角色,需要人工授粉,保持了品種的純粹性,產出的獼猴桃品質有保證。他說,高峰林場海拔高,晝夜溫差大,特別適宜獼猴桃種植,如今種植有超過5000畝獼猴桃,主要有“粵引和平二號”“粵引和平三號”美味獼猴桃和“武植三號”中華獼猴桃等多個品種,獼猴桃花從3月底陸續盛放,一直持續到5月初。
園里開花處處香,盛開的獼猴桃花兒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到高峰林場的果園里賞花。記者在果園里看到,雖然天氣不好,但仍有三三兩兩的游客冒雨賞花游玩。何軍祥說,除賞花外,游客最喜歡跟果場兩株“元老級別”的獼猴桃樹合影。整個高峰林場種植的獼猴桃的苗都出自這兩株樹。這兩株樹在1986年移植進林場,如今已有33年,長勢仍然旺盛,主枝干最粗處有成人小臂粗,今年還開了不少花。
吾家種桃33載
早在1986年,何軍祥的父親、高峰林場場長何水沅引進獼猴桃種植,當時面積不大,不足十畝。1996年,何軍祥任云峰村黨支部書記,開始在云峰村大面積種植獼猴桃,成為全村的主導產業。高峰林場目前正在推廣種植的獼猴桃新品種有大果紅陽、黃金、海艷等,已實現了早、中、遲熟品種合理搭配。為解決運獼猴桃下山難題,2013年,當地政府爭取省旅游公路項目資金支持,投入400萬元,修建了長3.2公里,寬達6米的公路,2015年全線開通。如今,高峰林場交通便利,電力、通信設施完善,水源充足,配套完善,為進一步實現標準化建設打下了基礎。除此之外,當地政府還積極爭取廣東省農科院、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等專家支持,與和平縣水果研究所、獼猴桃協會等建立了“產學研基地”,負責當地獼猴桃技術培訓、指導、攻關、解決技術難題等。
在“政府搭臺、農民唱戲”的模式下,除下車鎮外,和平縣青州、陽明、大壩、上陵等鎮也種上了獼猴桃。作為全國最南端、廣東省唯一的獼猴桃生產基地縣,目前,和平獼猴桃全縣種植面積已逾5.2萬畝,獼猴桃種植面積占全省90%以上,掛果面積3.3萬多畝,年產鮮果3.1萬噸,年產值約4.5億元,成立了和平獼猴桃種植專業合作社18個、以和平獼猴桃為主的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59個,辦成家庭農場、水果小莊園1000多個,獼猴桃已經真正成為和平果農的“致富果”。以下車鎮為例,2017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7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701萬元,獼猴桃總產值達5300萬元。
“綠富”雙贏競風流
和平縣委、縣政府對此相當重視,在調研和平縣獼猴桃現代農業產業園推進時,提出要堅持產業興旺,讓效益高起來。要加快推動組織化、集約化、市場化發展,積極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健全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提高產業效益、規模效益,推進農業與旅游、文化、康養等深度融合,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真正讓農業有文化說頭、有景觀看頭、有休閑玩頭,讓農民有賺頭。去年8月28日,和平舉辦了和平獼猴桃節,進一步提高了和平獼猴桃的知名度。如今,和平獼猴桃區域品牌已初步形成,和平目前正積極打造獼猴桃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已獲得省政府補助資金5000萬元,和平縣已成為全國重要的獼猴桃生產基地和國家獼猴桃生產聯合體十六個成員之一;和平獼猴桃成功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并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稱號。
離開高峰林場時,記者看到云峰村道旁矗立著5米高的“熱烈祝賀和平獼猴桃榮獲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稱號”的宣傳形象牌。何軍祥說,每每走到這里,都感到很自豪,這些都是種“桃”換來的。
本報記者 張濤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