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與創新碰撞,產業融灣再啟航 龍川邁出全面全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堅實步伐
11月16日至17日,“智創產業、融灣同行”2019龍川縣(深圳)金秋經貿招商推介會暨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此次活動由龍川縣委、縣政府主辦,深圳寶安對口幫扶龍川指揮部、廣東現代建筑工業化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第二十一屆高交會組委會協辦。活動中,龍川招商再傳捷報:現場簽約項目10宗,協議投資總額達25.4億元。項目涵蓋現代建筑、電子電器、新材料、鄉村振興、生態旅游以及科技創新合作、產業平臺建設等領域。
這是一次見證和推動龍川經濟、社會、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盛會,也是龍川縣主動聚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力促產業提效破局的盛會。活動邀請了國家部委、省和深圳市、寶安區等政府領導和部門專家、建筑工業化產業、高新技術企業等領域的行業專家、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界精英、灣區各龍川商會領導及30多家媒體等,一起見證龍川全面全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金秋經貿招商推介會現場舉行簽約儀式。
廣東創新院綠色建筑研究中心揭牌。
金秋經貿招商推介會暨產業發展高峰論壇活動現場。
金秋經貿招商推介會上,客商參觀活動展區展出的龍川產品。
提出發展新思路體現“智創”“融灣”決心
“新時代的龍川,已經站在歷史新起點,古韻深厚、風景秀美、區位便利、資源豐富,各項事業全面起勢,蘊藏著無限機遇。”活動中,龍川縣長楊利華通過交通區位優勢、產業發展態勢、營商環境打造、優惠政策扶持等多方面,向與會人員作招商推介,誠摯邀請客商來龍川考察調研、投資興業,共同打造合作共贏的“朋友圈”。
龍川縣委書記黃添勝指出,當前,龍川正全力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等重大歷史機遇,全面推進理念、交通基礎設施、產業、人才、生態、創新、民生、市場體系“八融”并進,舉全縣之力全域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龍川在對口幫扶機制下已經與深圳寶安形成了堅實的合作基礎,在融入大灣區建設中必將迎來核心引擎更強勁的帶動,千年古城龍川全面振興指日可待。
發展思路與目標已經提出,未來的步伐該如何走?在接受多家媒體采訪時,黃添勝表示,龍川將進一步強化服務就是最好營商環境理念,充分發揮縣領導重點項目“包干制”“代辦制”領導小組聯席協調會議的作用,全力破解企業在用地、資金、服務等瓶頸問題;將加快打造大灣區現代產業差異化發展的重要承載地,以深圳寶安(龍川)產業轉移園區為主平臺,全力發展實體經濟,全產業鏈承接大灣區產業集群,加快構建“以綠色建筑工業化為引領,電子電器、空氣能、現代建筑、新材料等多產業融合發展”的現代產業格局,做大做強“中國空氣能產業基地”,全力打造“國家級綠色建筑工業化產業基地”。
十大項目現場簽約投資總額25.4億元
除了提出發展思路外,主辦方還設置了產品展示區,近20家龍川主導產業企業和產品閃亮“登場”,其中就包括中國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廣東基地的國際首例3D原位打印二層建筑產品,廣東邁諾工業技術有限公司的索具、密閉繩,騰基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的意大利鈦鋅板等現代建筑工業化產業系列產品,以及代表龍川生態發展的金線蓮、星匯上山打油、越王貢米、綠油農業、霍山云霧茶、托里茶等生態農業和旅游產業及產品,吸引了不少客商在現場了解與咨詢。
活動中,龍川縣現場簽約項目10個,協議投資總額達25.4億元。簽約項目涵蓋現代建筑、電子電器、新材料、鄉村振興、生態旅游以及科技創新合作、產業平臺建設等領域。簽約項目分別為金西瑞智能門鈴、名格寶麗光電、智慧屋輕鋼別墅科技、知本建筑節能材料、銘峰源農業生態旅游、廣東創新院綠色建筑研究中心、瑞達實業有限公司、廣西桂柳牧業集團、建筑金屬材料可靠性實驗室、中科院大學雙創學院美麗中國雙創基地。
創新平臺揭牌助推龍川“智創”發展
活動現場,廣東創新院綠色建筑研究中心揭牌,建筑工業化示范工程雙創基地、中科院大學雙創學院美麗中國雙創基地等兩個創新創業項目正式簽約落戶龍川,為龍川在智創產業、創新發展、建設一批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方面注入了強勁動力。
據了解,廣東創新院綠色建筑研究中心是在已成立的廣東現代建筑工業化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基礎上,于2018年由廣東邁諾、中國航空規劃設計研究總院、清華大學、中國建研院等單位聯合發起成立的新型研發機構。目前,創新院與中國航空規劃設計研究總院、清華大學等聯合承擔了國家“綠色建筑與建筑工業化”十三五重點專項課題以及住建部科技計劃課題“模塊化裝配式鋼結構結構體系開發”。
廣東創新院綠色建筑研究中心發起單位、廣東邁諾工業技術有限公司總裁廖東帆表示,研究中心揭牌后,將與龍川工業園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將龍川工業園雙創基地項目作為住建部科技課題的建筑工業化示范項目。
當前,龍川縣已成功建設了11個創新發展平臺,包括建筑金屬材料可靠性實驗室、中國空氣能產業基地、廣東省空氣能檢測中心、深圳大學材料學院龍川材料研究試驗中心、龍川縣國家級鐵路綜合物流產業園區、廣東寶龍創新創業+融灣基地、廣東省熱泵產業協會、廣東現代建筑工業化產業技術創新聯盟、中國空氣能產業互聯網總部基地、龍川縣電子商務產業園、省級現代農業(油茶)產業園。創新平臺的建設,將有效提升龍川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有力支撐龍川產業在高水平保護下實現高質量發展。
專家云集“把脈”龍川融灣發展
近年來,龍川縣提出的“12345”發展新思路,為龍川的建設發展描繪了宏偉藍圖,指明了今后的發展方向。龍川“八融”并進的融灣舉措,更為龍川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助力產業發展吹響了集結號。該縣謀劃的“以現代建筑工業化為引領,電子電器、空氣能、現代建筑、新材料等多產業融合發展”產業發展思路,以及在推動技術創新、平臺建設、產業合作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效,已成為粵東北地區脫貧奔康、產業振興發展的生動樣板。
活動中,中國航空規劃設計研究總院、中國工業節能及清潔生產協會產業發展中心、清華大學建筑玻璃與金屬結構研究所、深圳市建設科技促進中心、廣東現代建筑工業化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等行業專家、企業代表,分別通過產業峰會分享、高峰論壇等形式,圍繞龍川發展主導產業、技術創新、平臺建設、人才交流、產業合作、資源整合等利于促進產業發展議題暢所欲言、發表見解,充分凝聚專家的經驗智慧和建筑業界的磅礴力量,合力推動龍川主導產業加快發展,助力龍川成功打造國家級的現代建筑工業化產業基地。
企業驚嘆:“廣東的效率,深圳的速度”
龍川的投資營商環境如何,代辦制效率怎么樣,除了龍川自己知道,落戶企業也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
廣西桂柳牧業集團是一家集土鴨育種、土雞養殖、817育種、肉鵝養殖、餐飲旅游等于一體的多元化全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該集團相關負責人覃美斌告訴記者,對于龍川縣當前的投資環境以及政務服務辦事效率,企業認為是“廣東的效率,深圳的速度”。
今年7月份,桂柳牧業集團到龍川縣實地考察,優越的地理環境、便利的交通條件和良好的投資環境,為企業后來選擇落戶奠定了基礎。當地縣委、縣政府及招商局、農村農業局更是對項目合作高度重視,這些綜合性因素,最終使桂柳牧業集團決定落戶龍川。
覃美斌介紹,總投資3.95億元的項目簽約后,將在龍川投資打造肉鴨孵化、屠宰、養殖及飼料生產等一條龍的工業產業化基地建設基地,以公司+農戶模式帶動周邊農戶養殖肉鴨、肉雞,屆時可直接安排就業職工500人,為下崗職工再就業和農村勞動人員提供便捷條件。預計可帶動農戶2000戶,解決社會勞動力4000人,使農戶年增收逾10萬元。
不單單是跨省企業對龍川優越營商環境深有感觸,大灣區的企業更是如此。于2017年落戶龍川縣的廣東名格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項目從洽談到拍板,用了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名格光電董事長彭金華覺得不可思議,但最終還是被龍川的誠意所打動。
彭金華回憶,項目落地前,他曾帶隊到龍川與縣領導、工業園管委會、招商團隊洽談,在了解園區規劃思路、代辦制后,名格光電對龍川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幾天后,彭金華又返回龍川,雙方在辦公室進行了實質性的洽談,并在當天拍板定下了項目落地事宜。“從洽談到拍板,差不多一個星期,如果在其他地方,沒有一個月是很難有實質性進展的。”彭金華說。
“招商能手”:不是在招商,就在去招商路上
一個個項目的落地,見證著龍川招商引資的成果。這些成果的背后,是龍川縣招商團隊的辛勤付出。
11月15日下午3時左右,招商推介會活動開始的前一天,在酒店里,龍川縣招商局局長駱小龍穿著短褲,跟同事們一起,吃著盒飯,邊吃邊推敲活動當天所需的文字稿。在這個時間點吃飯,對于招商團隊而言,已經是習以為常,更何況是手頭正在籌備推介會活動的時候。記者見到他們時,他們已經連續工作7個小時。
駱小龍把酒店客房當成了臨時辦公室,除了整理活動資料外,大家還要分頭行動:會場布置,出席人員名單核對再核對,專家學者邀請……外人看似簡單的事情,其實并不容易。短短20分鐘時間,駱小龍就接了12通電話,每一通電話都是在溝通討論活動開展情況。
近年來,龍川縣持續開展“大招商、招大商、招強商”行動,推動駐點招商、產業招商、專場招商、以商引商、敲門招商取得新成效。不斷創新招商工作模式,積極籌辦大型會展,通過舉辦空氣能大會、節能展會、寶博會等大型會展,努力實現“以會招商、產業引商、籌展聚商、借展覓商”的招商亮點取得新突破,幫助企業拓寬產品的銷售渠道,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龍川招商活動之所以如此頻繁,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招商團隊的“快馬加鞭”。除了借助活動開展招商引資外,這些年,在駱小龍的帶領下,龍川招商團隊沒少在路上跑,拜訪企業、接待考察等等,都是他親力親為。
16日晚上10時,招商推介會活動結束后,駱小龍忍著連續熬夜的困意,接受了記者的采訪,采訪時間持續了一個多小時。外人看似“局長”容易當,但在駱小龍心中,他把自己當成了龍川縣招商的“一匹快馬”,奔波在外的心酸只有自己清楚。
今年上半年,龍川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率7.3%
2019年對龍川來說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今年6月,龍川縣經歷了“6·10”“6·12”特大暴雨地質災害,全縣352個村居13.7萬群眾不同程度受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5.45億元。面對無情天災,全縣上下干群齊心協力、眾志成城,全縣動員、全員投入、全力以赴開展抗洪搶險救災和災后復產重建工作,為抗洪搶險救災取得全面勝利、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與此同時,縣委縣政府時刻牢記“處境再難,也不忘發展經濟”的硬道理,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的決策部署,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等重大歷史機遇,提出了推進理念、交通基礎設施、產業、人才、生態、創新、民生、市場體系“八融”并進的融灣舉措,舉全縣之力全域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奮力推動“12345”發展新思路提效破局,努力爭當全市融灣生態排頭兵和建設全省綠色發展示范區。今年上半年,龍川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率達7.3%;1-8月,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增加值分別增長11.1%和9%。
本報記者 吳奕鎮 特約記者 曾祥太 通訊員 駱小龍 曾海珍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