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疫情防控備耕復產“兩手抓” 部分蔬菜基地已恢復生產
本報訊 記者 張濤 特約記者 黃從高 人勤春來早,地處源城區埔前鎮的河源市張洲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蔬菜基地里,已是一派忙碌景象。2月15日,記者在現場看到,工人們冒著綿綿春雨正在采摘蔬菜。基地負責人告訴記者,蔬菜基地面積達800余畝。工人們大年初二就開工生產,目前有超過100名工人上崗,天晴每日可收獲蔬菜15噸,下雨天也可收獲8噸。天氣好的話,每日可向深圳供應12噸新鮮蔬菜。
像河源市張洲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一樣,目前我市部分蔬菜基地已恢復生產。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全市各級農業農村部門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備耕復產,確保“菜籃子”穩產保供,“菜籃子”產能有保障。據初步統計,當前,我市有應季蔬菜可持續供應的大型蔬菜基地29個,日生產供應蔬菜約100噸。這其中紫金約3萬畝蔬菜基地恢復正常生產,其中菜心、芥藍、彩椒、辣椒和西蘭花等多種應季蔬菜上市供應,能夠保障日常生活所需。
“目前,基地蔬菜生產穩定,每天蔬菜產量達到6.5噸左右”。紫金縣鳳安鎮下石村群記蔬菜基地負責人張演群告訴記者,雖然工人比年前減少了一部分,但基地蔬菜生產已經恢復正常,每天蔬菜供應穩定。
該基地總面積600畝左右,蔬菜主要銷往粵港澳大灣區。為了確保基地生產正常,基地為50名務工人員提供統一住宿,吃飯各自解決。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務工人員安全,沒有特殊情況,工人基本不外出,生活所需物資由專人負責。
2月11日,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廣東省公安廳聯合發出《關于維護“菜籃子”產品及農業生產資料正常生產和流通秩序的緊急通知》,提出要嚴格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在加強疫情防控的同時,認真做好生產指導和技術服務,鼓勵和支持重要“菜籃子”產品生產經營主體及早復產復工,確保重要“菜籃子”產品生產穩定和質量安全。市農業農村局在2月12日《致廣大農民朋友的一封信》中提出各地要在加強疫情防控的同時,及早翻地下田,及時清除田間果園的雜草雜物,修補田地的水利設施,做到防疫下地兩不誤。以紫金縣為例,該縣農業農村局把保障“菜籃子”產品供應作為當前農業農村大事要事來抓,科學研判市場形勢,及時收集、整理、發布農產品供求信息,并組織190多人次深入各鎮、村和農產品生產企業,指導企業千方百計加強蔬菜肉品等重要農產品生產,確保“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等農產品產得出、賣得掉、供應足,為防疫情、保供給、提信心奠定物質基礎。
同時,為了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紫金縣農業農村局加大6個大型蔬菜種植基地指導力度,并積極倡議全縣農業企業加入廣東省農產品采購商聯盟,對接廣東省內需求,為大灣區農產品保供穩價貢獻力量。
此外,紫金還向河源市推薦現有基礎條件好、生產規范、可緊急調配物資供應的應急大型蔬菜基地3個,蔬菜種植規模2050畝,日生產蔬菜28噸,有效緩解市區蔬菜市場需求。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