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源縣2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貧困戶特色養殖業轉產 107 戶特色養殖戶忙轉產
本報訊 記者 張濤 通訊員 彭志通 袁定央 前日,東源縣義合鎮曲灘村貧困戶高官新在昔日的竹鼠舍里忙活著,跟往年不一樣的是,以前這時候,他是忙著喂養竹鼠,如今卻是忙拆鼠舍。
6日,按照政策要求,義合鎮包括高官新家在內的東源縣曲灘村銘記竹鼠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的489只竹鼠都被進行了無害化填埋處置。看到昔日熱鬧的養殖場如今空蕩蕩的,高官新心里有些不舍,但他認為,“為了國家,為了村民健康,值得”。
養殖戶高官新摘下了竹鼠養殖基地牌子。
摘牌不“摘”希望
竹鼠舍旁,“義合鎮曲灘村竹鼠養殖產業精準扶貧示范基地”依然醒目。在駐村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薛遠鵬的幫助下,個子不高的高官新輕輕地摘下了這塊牌子。2017年,通過養竹鼠,高官新一舉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為了帶動更多貧困戶脫貧,幫扶單位把這一牌子頒給了他。
在鄰鎮燈塔鎮柯木村,貧困戶朱金權也在忙活著清理拆掉竹鼠舍后留下的垃圾。在幫扶單位深圳電信的支持下,自2019年3月開始養殖,從年前一貧如洗、家徒四壁,到清理前養殖竹鼠100多只,養殖資產過10萬元,靠的是黨中央精準扶貧好政策。
200萬元助貧困戶特色養殖業轉產
東源縣提供的轉產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12月底,全縣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07戶401人參與竹鼠、蛇、箭豬等特色養殖業的養殖。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東源縣對部分貧困戶養殖的竹鼠、蛇、箭豬等特色養殖業實施了轉產工作,明確安排2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支持建檔立卡貧困戶特色養殖業轉產。
在東源縣扶貧工作局局長邱易生看來,貧困戶早轉產一天,就能早一天見效。為迅速做好特色養殖貧困戶的轉產工作,減少損失,早在2月底,東源縣就提前謀劃好竹鼠、蛇等特色養殖業的轉產工作,并及時出臺了轉產工作方案,得到了養殖戶的高度認可和配合。這一做法也得到了省領導和省相關部門的充分肯定,認為東源縣在推動貧困戶特色養殖轉產問題上行動快、措施實,值得各地學習借鑒。
薛遠鵬告訴記者,根據《東源縣支持建檔立卡貧困戶特色養殖業轉產工作方案》,曲灘村竹鼠養殖戶總共可領取約6萬元補貼。深圳市貿促委作為幫扶單位,也按照縣補貼標準,給他們配置6萬元產業轉型發展資金,還計劃對每個養殖貧困戶一次性發放一萬元生產救助金,確保貧困戶的生產生活不受大影響。高官新這次可獲得產業轉型補貼約7.8萬元。
107戶已確定轉產方向
按照東源縣制定的轉產“時間表”,縣內有特色養殖的貧困戶在3月5日前終止養殖,3月30日前全部完成轉產工作。目前,東源縣全部貧困戶養殖的竹鼠、蛇、箭豬等已完成無害化處理。
轉產工作也得到特色養殖貧困戶的積極配合,涉及的107戶已確定了轉產方向。其中52戶轉產養雞;32戶轉產腐竹加工;15戶轉產養魚;6戶轉產養羊、養牛、養兔;1戶轉產種植秀珍菇;1戶轉產種植苗圃。朱金權確定以養殖家禽為主的轉產計劃,從3月4日開始實施。
高官新計劃轉行種菇,他說,只要勤勞,有國家好政策,有駐村工作隊的幫扶,種菇一樣能致富。對他來說,“鼠”去了,希望仍在前方。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