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指出,企業是穩就業的主體 良好的營商環境才能滋養企業成長壯大
本報訊 據央廣網消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就業相關問題。在昨日舉辦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強調,要推動深化“放管服”改革與推進“互聯網+”行動、促進“雙創”協同發力,有效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對穩定和擴大就業起到重要支撐作用。相關部門推出了哪些具體的舉措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互聯網所催生的新經濟、新業態又將給就業帶來怎樣的新面貌?
幫助個體工商戶復工復產意義重大
復工就是穩就業,復產就是穩經濟,復工復產是當前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迫切任務。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孫梅君介紹,目前我國登記在冊的個體工商戶有8353萬戶,盡管在疫情中受到較大影響,但個體工商戶體量大,預計可以帶動將近2億人就業,因此幫助個體工商戶復工復產,有著重要意義。孫梅君表示:“對于從事基本生活保障零售業的個體經營者,依法予以豁免登記,幫助他們進一步拓寬經營活動場所;要最大限度地減免個體工商戶在疫情防控期間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認可的費用;對個體工商戶的年報時間,過去要求在每年6月底之前,現延長到今年年底。”
良好的營商環境才能滋養企業成長
“水美則魚肥,土沃則稻香。”孫梅君表示,企業是穩定就業的主體,但是只有良好的營商環境才能夠滋養企業的成長壯大,只有營商環境好,企業才有創業創新的熱情,才能夠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針對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通過精簡規范疫情期間復工審批、清理取消不合時宜的臨時管制措施,發展在線政務服務,盡快讓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普遍受益。孫梅君介紹:“企業開辦時間已經壓縮到5個工作日以內,‘證照分離’‘多證合一’的改革力度也持續加大,工業產品許可證的種類也由過去的24類壓減到現在的10類,今年我們還要繼續在壓減產品目錄上下功夫,現在市場準入的便利化程度有了明顯的改善,這對于增強企業活力創造了一定的條件。”
要更好地發揮“雙創”帶動就業作用
互聯網在此次疫情期間發揮重要作用,隨著數字化、網絡化技術的深度滲透,近期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更好地發揮“雙創”帶動就業作用,聚焦養老、托育、家政等潛力大的領域,搭載線上線下融合的生活服務業。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高杲強調,大數據能夠幫助養老、托育、家政實現需求的精準對接。“探索利用互聯網平臺的信息優勢,為家政領域的小微企業,甚至一些個體,提供精準對接,同時制定和提升相關的服務標準,促進整個家政服務領域服務水平的提高。又比如,在托育領域,我們支持示范企業建立‘智能兒科保健管理系統’,不僅能夠為廣大家庭提供育兒健康服務,也為托育行業的創業者、從業人員提供智力支持。”高杲說。
加大對“互聯網+”的支持力度
疫情期間有一個最為明顯的變化就是線上線下融合加快了,很多企業也意識到要加快數字化轉型,但是轉型過程中確實存在一些問題和挑戰。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司司長伍浩表示,當前不少企業轉型中,特別是對廣大中小微企業來講,有的還面臨“不會轉、不能轉、不敢轉”的困境。針對這些問題,國家發改委將進一步加大對“互聯網+”的支持力度,特別是共享經濟平臺的建立,更好地發掘發揮企業間的協同放大效益。伍浩說:“我們要探索打造跨越物理邊界的‘虛擬產業園’和‘虛擬產業集群’,支持建設數字供應鏈,帶動上下游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我們也要支持互聯網企業、共享經濟平臺建立‘共享用工平臺’‘就業保障平臺’等,更好地發掘發揮企業間的協同放大效益,打造傳統產業服務化轉型的新生態。”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