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綜合體帶動奏響振興交響曲 東源順天大坪村成為鄉村振興新樣本
借助國家級田園綜合體——燈塔盆地(順天)田園綜合體試點示范項目落地的契機,東源縣順天鎮大坪村大力整治農村人居環境,充分整合鄉村資源,將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具體化為行為,奏響鄉村振興的田園交響曲。
朱建財夫妻在家開起了農家樂。
打造鄉村振興新樣本
2018年1月,燈塔盆地(順天)田園綜合體試點示范項目啟動建設。隨著項目的陸續建成,作為該項目建設的起步區大坪村也“改頭換面”,成為我市開啟鄉村振興新模式的一個新樣本,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參觀旅游。
以田園綜合體試點示范項目為契機,大坪村狠抓環境整治提升工作,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在“三清三拆三整治”方面,該村共投入資金約85萬元,清理積存垃圾、雜草雜物62噸,清理溝渠河道淤泥、障礙物11噸;拆除危、舊、棄房約150間13100平方米。大坪村還新建了污水處理站3個,配套鋪設污水管網2.08公里,采用“厭氧+人工濕地”工藝每日可處理生活污水200噸。
去年,大坪村開展上門收集垃圾試點工作,配備了3輛專用垃圾清運電動車,定點、定時、定人、定范圍收集垃圾,環境改善明顯。
綠水青山終成“金山銀山”
在大坪村,“網紅打卡地”古樹公園那漫山遍野的米椎樹格外引人注目。
古樹公園原名“龍祖山”,占地面積約98畝,當地人視米椎樹為“風水樹”,嚴禁砍伐。據統計,公園內共有米椎樹488棵,其中100年以上的有108棵,居全市之首。因擁有這片獨一無二的古椎樹林,大坪村脫穎而出成為綜合體示范項目建設的核心區,被定位為美麗鄉村及特色農事體驗社區,綠水青山終成“金山銀山”。
距離古樹公園約一公里處,閑置的“府第式”方形客家圍龍屋被打造成了大坪村第一家民宿——康匯·順天客家民宿,獨具韻味的民宿也深受游客歡迎。“我們計劃打造三處民宿,目前另外兩處正在建設中。”東源縣派駐大坪村鄉村振興工作組組長、第一書記王偉亮說道。
民宿開發帶旺鄉村旅游,也帶動當地村民增收。在康匯·順天客家民宿上班的大坪村村民朱國旺表示,周末會有不少珠三角游客過來游玩,自己在這上班,每月都能拿到4千多元錢。
輻射帶動村民回鄉創業致富
興了產業、富了村民。王偉亮介紹,村里已有3戶農戶辦起了農家樂,有10多位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2018年底,在外打工的朱建財回鄉開起了農家樂。旅游高峰時,他和妻子劉燕群每天要準備10席左右的飯菜,月收入達3萬元。劉燕群說,很多游客都喜歡來這里,看看田園風光,吃吃農家菜。在家鄉創業,不僅可以照顧家里,收入也比外出務工高,日子過得悠閑又充實。
除了發展民宿、建設古樹公園、鼓勵村民開農家樂之外,大坪村還依托優越的自然資源,引進總投資超23億元的天倫城、南藥種植等項目,夯實了田園綜合體的產業基礎,增強了發展后勁。據介紹,大坪村通過集150多戶農戶的440畝田地,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參與特色農事旅游項目,參股農戶每畝土地每年可分紅800元,其中400元為保底分紅。
王偉亮說:“我們將繼續充分整合鄉村資源,進一步抓好產業導入,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群眾增收,把大坪村打造成極具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本報記者 楊容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