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河幫扶打造電商“直通車”助力農產品精準直銷 半年訂單金額破千萬
消費扶貧連接著貧困地區與城市廣闊市場,是充分運用市場機制,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幫助貧困人口增收脫貧的重要途徑。深圳市福田區駐河源市和平縣扶貧工作組積極探索消費扶貧新模式,結合和平縣實際,聯合和平縣扶貧工作局,培育了“福和直通車”消費平臺,并于去年10月底正式上線運營。至今不到6個月,該平臺已與福田區39家幫扶單位簽訂了購銷合同,訂單金額超過1000萬元。
開創五方聯動扶貧新模式
消費平臺開創了“政府+高校+企業+合作社+農戶”五方聯動的精準扶貧新模式,通過政府負責政策指引和統籌規劃,協調各有關部門開啟綠色通道,助力脫貧攻堅工作;高校發揮自身技術、管理和消費主力軍的優勢;企業依靠專業管理和經營優勢,拓寬銷售渠道;合作社盤活土地資源,帶動村民參與種養,還與平臺運營商合作建立穩定銷售渠道;農戶則自己種養、出租土地和勞作獲取報酬等措施,整合了五方的優勢資源,極大發揮了合力優勢。
運營商鴻濟公司在和平縣禮士鎮下澗村租賃1100畝土地建立包括種養基地在內的特色農業觀光產業園,在深圳繁華地帶建立了超過2000平方米的食品供應鏈倉庫,目前客戶群體包含39家單位客戶和8600名個人客戶。“平臺構建了山區和平農產品精準直銷深圳市民餐桌的‘綠色通道’,一頭連接山區千家萬戶的‘田間地頭’,一頭延伸至特區百萬家庭的‘餐桌’。”鴻濟公司負責人表示,消費平臺是福田區極力搭建產銷對接橋梁、構建長效脫貧機制的又一創新舉措,有效將和平縣扶貧農產品有質量、有體量、有規模地對接深圳市場,且平臺始終將貧困戶利益放在第一位,真正完成扶貧農產品的市場化運作,切實為貧困戶帶來長期穩定的經濟收入。
此外,平臺將消費貨品總金額的10%返還給貧困村作為消費扶貧產業基金,直接增加了村集體收入,讓群眾和企業獲得持久收益。
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電商產業鏈向貧困村延伸,推動貧困戶就業、創業,學習新技術和經營手段,發展為新型職業農民,提升農產品經營主體的服務和售后意識,實現農村電商人才的專業化發展。推動健全貧困村物流體系建設,疏通了物流梗阻,以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為支撐,實行包裝運輸市場化,配送服務市場化,打通供應鏈條,提升流通效率,為消費扶貧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市場基礎。
“感謝深圳福田對我們貧困戶的關心與幫助,為我們帶來了好的干部、好的企業和長久穩定的產品銷售渠道,大家的日子越過越紅火,我們都有信心通過自己的努力脫貧致富。”下澗村貧困戶黃桂煉對記者說。平臺不僅帶動貧困戶發展電商經營技術,更有力輻射幫扶地區電商業態,形成“一龍帶頭,多龍齊舞”,縣域電商競相發展局面。
電商與“產業”結合,優化了農村產業結構,提升產能。深河幫扶正在通過這種新業態,激活農村發展潛力,推動農業產業轉型升級,走出一條更長遠的扶貧之路。
本報記者 彭茂洋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