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做起來 百姓富起來 車田鎮打造花卉產業基地,入股光伏發電產業帶動貧困戶脫貧奔康
車田鎮位于東江上游,是龍川縣轄區面積最大的鎮,這里的村民世代大多靠種養為生。在精準扶貧工作啟動后,車田鎮結合鄉村振興工作,各村扶貧資金入股該鎮引進的花卉種植基地、光伏發電產業以及龍川礦泉水公司,帶動貧困戶脫貧奔康。
貧困戶在花卉基地就業。
幫扶干部放下“身子”傾情相助
鶴輋村是龍川縣退役軍人事務局所幫扶的貧困村,接受記者采訪前,駐村干部劉奕彩還在村委會整理貧困戶資料。村干部龍秀英是這樣評價這位80后的駐村干部:“很少看到年輕人這么賣力的。”
由于集體經濟薄弱,加上大多勞動力外出務工,鶴輋村因病、因殘、因學等原因致貧的貧困戶就有28戶共49人。劉小平與妻子就屬因殘致貧,由于失去勞動力,一家人的生活收入成了“老大難”。一直以來,劉小平身殘志堅,總想靠自己種養增收來改變生活,但家中并沒有多余土地能夠養殖,這個想法一直沒法實現。
在了解到劉小平的心聲后,劉奕彩與村干部多次到劉小平房屋附近走訪,最終找到其親戚協商,借用劉小平親戚的場地讓他養雞。
采訪當天中午,戶外氣溫高達30攝氏度,記者剛好碰到龍川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副局長賴錦康,他正帶隊在幫扶村的果園里,與園主探討怎樣通過果園種植帶動貧困戶脫貧。“我們把貧困戶當親戚,就是要用心、用情幫助他們。”賴錦康這樣告訴記者。
自幫扶以來,龍川縣退役軍人事務局要求結對幫扶干部要放下“身子”,與幫扶對象結成相對長期穩定的幫扶關系,一幫到底。同時采取有力措施,加大貧困戶在村產業基地的入股金額、介紹就業等努力幫助貧困戶脫貧。
幫助貧困戶樹立致富信心
90后的包彩媚是龍川縣招商局的工作人員,也是車田鎮車田村駐村干部。盡管車田村處于該鎮的中心地段,但建檔立卡貧困戶仍有35戶65人。
陳偉勝是車田村去年的脫貧戶。過去,由于家中兩個孩子讀書,妻子在家務農,家庭經濟主要來源靠陳偉勝打散工,難以維持家庭經濟開銷,更不可能供兩個孩子上學。經幫扶后,陳偉勝的家庭實現穩定增收,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5年的3575元提高到現在的23743.28元,實現了穩定脫貧。
作為駐村干部的包彩媚,更是用自己的努力得到貧困戶的認可,許多貧困戶通過她樹立了信心。“走訪貧困戶時發現有兩戶貧困戶仍住瓦房、6戶貧困戶的住房不具備入住條件”,這是包彩媚去年6月駐村后發現的情況。隨后,她多次向鎮扶貧辦反饋情況并與鎮住建部門協調,為貧困戶爭取危房改造名額,其中兩戶貧困戶在今年1月底已完成危房改造并入住。針對其余6戶貧困戶的住房存在不具備入住條件問題,她向所在單位匯報,幫扶單位立即籌集資金為貧困戶解決安全住房問題。
據悉,在龍川縣招商局和村“兩委”干部的共同努力下,車田村35戶貧困戶全面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和精準脫貧“八有”標準,穩定脫貧,2019年全村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11703.24元。同時,該村還通過入股光伏發電、花卉、礦泉水等多產業帶動貧困戶增收,實現長期有效的穩定增收渠道。
產業扶貧引領致富希望
鶴輋村與車田村以資金入股產業的幫扶方式,是車田鎮產業扶貧的兩個縮影。這兩個村所采取的幫扶方式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扶貧資金入股產業分紅。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車田鎮產業扶貧過程中,車田鎮引進河源七彩繽紛現代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在該鎮湯湖村打造花卉產業扶貧基地。在這片計劃投資約5000萬元、占地5000畝的花卉產業扶貧基地,每年為全鎮貧困戶穩定增收近38萬元,未來將帶動200多戶貧困戶參與經營,解決當地貧困戶就業。
同時,車田鎮在原鄭馬中學廢棄校園內建設光伏扶貧電站建成了392千瓦的光伏扶貧電站,電站每年可為貧困戶增收約40萬元。另外,全鎮還投入資金270.33萬元入股龍川礦泉水公司,按年12%收益,10年返本的模式為全鎮130戶有勞動能力貧困戶家庭增加穩定收入。
本報記者 吳奕鎮 特約記者 曾祥太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