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集良策同心戰“疫” 政協委員為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貢獻力量
本報訊 記者 劉曦 昨日,記者獲悉,截至19日17時,政協河源市七屆四次會議期間共收到提案132件。總體來看,提案質量有所提升,黨派提案大幅增加,內容緊貼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涵蓋經濟建設、改革發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管理、教育發展、鄉村振興、社會民生、衛生健康、全域旅游、復工復產等方面。其中,關于如何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方面,是很多政協委員關注的熱點。
經濟發展:抓好政策落地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為全力做好疫情下提振我市經濟發展的各項工作,努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加快推動我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市政協委員李添鴻在《關于全力做好疫情下提振我市經濟發展的提案》中建議,市委、市政府要成立促成政策落地工作專班,壓實責任,加強對接,扎實抓好政策落地實施,確保見到實效;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簡化扶持政策申報流程,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幫助中小企業拓展市場,形成推動經濟發展合力;各級政府要緊緊抓住國家大力推動“新基建”的有利時機,積極爭取重大項目專項債券扶持政策,進一步加快環境污染治理工程建設、交通網絡升級改造、基礎教育擴容提質、老舊小區改造、“數字政府”建設等“新基建”項目;要大力抓好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培育經濟新增長點,拉動經濟持續發展。
餐飲行業:助力餐企升級提升客家菜文化品牌
自2018年8月李希書記考察河源市提出傳承與發展“粵菜師傅工程”的指示以來,“客家菜師傅工程”在河源市酒店、餐飲業、食材基地、職業院校、培訓機構等如火如荼開展。然而,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市住宿餐飲業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對此,民盟河源市基層委員會,政協委員袁光華、楊友平、李可紅、曾惠華在《關于推動疫情后餐飲業轉型升級的提案》中提出,要加強餐企規劃布局和標準建設,對河源市餐飲業空間布局進行專項規劃,打造吃喝玩樂一應俱全的消費地標,培育一批“綠色飯店”。同時,要助力餐企升級,振興河源餐企老字號,攜手河源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打造客家非遺主題餐廳,鼓勵餐企走科技之路,推動線上客家美食的發展,提升客家菜文化品牌。此外,還要加強客家美食宣傳,創新經營思路,借力消費券、直播帶貨、網紅探店、線上推廣等方式,實現線上引流線下消費,引導“美食分享”和“美食+手信”消費模式,擴大客家美食、河源特產和文旅產品的影響力。
脫貧攻堅:建立健全返貧監測和動態幫扶機制
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收官之年。如何克服疫情對我市脫貧攻堅工作的影響,九三學社河源市基層委員會在《關于克服疫情對脫貧攻堅的影響,確保如期高質量脫貧的提案》中提出,要加大農村基礎設施資金投入和監管,幫助貧困村完善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將疫情防控作為貧困地區鄉村旅游轉型升級的重要窗口期,為疫情后快速恢復經營奠定基礎。同時,要千方百計拓寬農副產品銷售渠道,有關部門多組織類似“粵鄂同心百縣村播”的活動,把直播間“搬到”扶貧產業基地,通過線上營銷+線下走量的方式,持續推進消費扶貧深入開展,全力帶動低收入農戶和經濟薄弱地區實現穩定增收。此外,要加快落實扶貧補助發放進度,加強內引外輸為貧困戶提供就業服務,向貧困地區和返貧壓力較大的地區定向投放就業崗位,建立健全返貧監測和動態幫扶機制,對收入不穩定、“三保障”政策和飲水安全未全面落實的脫貧人口,對村集體收入不穩定、基礎設施不完善、公共服務不齊全、“三清三拆三整治”不徹底的貧困村,進行動態監測,及時將返貧人口和新發生貧困人口納入幫扶范圍。
醫療健康: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建設
今年以來,全市領導干部及廣大人民群眾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眾志成城、攻堅克難,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果,生產逐步恢復、經濟有序運行,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態勢持續向好。雖然我市醫療服務水平已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人民健康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但是在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也暴露出了我市在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醫療衛生救治等方面的短板。對此,市政協委員范志君在《關于河源市應對疫情能力提升的提案》中建議,我市要加強宣傳,推動醫療衛生事業大發展;加快基層衛生院的建設,要形成小病不出社區,大病到醫院的格局。同時,夯實社區醫院對患者的健康管理,及時及早發現傳染病,快速從源頭切斷傳染源;大力開展健康教育,不斷提升健康素養,實現“人人具有基本衛生知識,人人具有基本衛生技能,人人具有健康生活方式”的工作目標。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