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在京全國人大代表熱議“融灣”“融深” 提升“融灣”“融深”質量共享發展成果
本報訊 記者 劉曦 今年,我市將堅持以“融灣”為“綱”、“融深”為牽引,大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對我市“融灣”“融深”透露出哪些利好消息呢?對此,記者連線采訪了我市在京參會的全國人大代表。
“互聯互通是‘融灣’‘融深’的先導,要加快構建高水平互聯互通基礎設施網絡,強化‘融灣’‘融深’體制機制保障,加快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全國人大代表謝舒雯表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在擴大有效投資方面,今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75萬億元,重點支持既促消費惠民生又調結構增后勁的“兩新一重”建設,加強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增加國家鐵路建設資本金1000億元,對加快贛深高鐵建設、推進梅龍鐵路全面開工建設、推進廣河城際鐵路項目規劃等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有利的政策資金支撐,優化了連接“雙區”的交通網絡,全面提升交通基礎設施均衡、通達程度,全面提升“融灣”“融深”的質量。
全國人大代表繆國樂表示,“融灣”“融深”政策對河源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利好。整個廣東省有1.2億人口,大灣區里將近7000萬人口,整個大灣區的消費水平、消費能力對于我們河源工業企業的配套發展,對農戶產品的米袋子、菜籃子、油瓶子、果盤子的需求非常迫切,再加上河源與大灣區相鄰,與深圳先行示范區具有地緣優勢、人緣優勢、生產要素優勢,工業的配套優勢已有了多年的合作成果,河源在“融灣”“融深”上已具備了非常好的條件,這也是河源和大灣區發展的共同需求,因此,我市提出以“融灣”為“綱”、“融深”為牽引,對河源未來的發展非常有利。他建議,要對河源市“融灣”“融深”的發展給予大力支持,特別是在交通便捷連通、生產要素互通、民生領域互通、環境保護項目合作等“融灣”“融深”工程方面,使深圳對口幫扶項目、“3+2”規劃發展項目迅速落地,在河源實現全面小康之后,能夠建成與深圳、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區同等水平的民生工程、教育工程、營商環境,使河源共同享受發展成果。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