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助力破解企業融資難 “信易貸”成功授信6筆,累計發放貸款483.5萬
“我們公司目前有40多個大大小小的在建項目,各類支出特別是材料方面的成本很高。正趕上疫情時期,各行各業都不好做,材料供貨商要求現金結賬,導致我們流動資金急切需求,企業復工復產壓力比較大。”河源市國業恒興建筑安裝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國艷說。
因疫情影響,該企業的資金壓力較大,沒有充足的流動資金進行復工復產。正當焦急之時,通過政府有關部門和金融機構的宣傳,吳國艷了解到了全國中小企業融資綜合信用服務平臺(信易貸)河源站(簡稱全國信易貸平臺河源站)。在工作人員的積極溝通、詳細介紹以及流程指導下,企業成功與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河源市分行對接,在短短的幾天時間內就成功放款149.5萬元,該企業成為河源市第一家獲得“信易貸”融資支持的企業。
“這一筆貸款不需要我們提供任何抵押物,憑借著我們公司一向的良好信譽就拿到了,解了燃眉之急。這也讓我更加感受到誠信的重要性,無形的信用資產轉化為了有形的金融資產,讓我們企業享受到了切切實實的實惠。”吳國艷感慨道。
據統計,截至目前,全國信易貸平臺河源站入駐金融機構11家,累計發布金融產品17個;完成企業注冊83家,累計發布融資需求58筆,發布需求資金7789萬元;推動銀行與中小企業對接49筆“信易貸”,成功授信6筆,累計發放貸款483.5萬。
“這個平臺的建立對于我們銀行和企業來說是雙贏。我們通過平臺共享的企業中標記錄、納稅記錄等大數據,對申請貸款的企業進行綜合評分,篩選守信用的可靠的對象,與他們對接。這個過程中我們的信貸審批和交易效率提高了,盡調成本降低了,風險防控水平顯著提升。”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河源市分行副行長蔡建新表示。
據了解,全國中小企業融資綜合信用服務平臺依托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集政府、企業、社會和金融機構各類信用信息,利用大數據、智能風控等金融科技手段,以信用為核心要素,為全市中小企業提供融資綜合信用服務,形成以信用數據促進融資業務,以融資業務引導政策配套,以政策配套推進平臺服務,以平臺服務豐富信用數據的完整閉環,構建覆蓋全行業、全金融機構的“信用+科技+普惠金融”的新型融資綜合平臺。
據悉,全國信易貸平臺河源站由市發改局、河源銀保監分局對金融機構入駐申請審核后,由市發改局向國家信易貸平臺推送,核準后由金融機構發布金融產品。工行河源分行、中行河源分行等11家金融機構已通過國家審核正式入駐,并已上線17個金融產品。企業只須在平臺完成注冊認證,并通過提交需求、待選擇金融產品、待融資顧問推送、已選擇金融產品、銀行企業對接、成功授信等流程,就可獲得“信易貸”貸款。
本報記者 楊容 通訊員 李科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