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農業再次 迎來發展春天 落戶企業熱議燈塔盆地2020 年春季農業經貿活動
最美人間四月天,我市農業發展再次迎來春的訊息。9日,在河源燈塔盆地2020年春季農業經貿活動上,深圳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協會、中海航(廣東)投資有限公司以及廣東國墾農業投資有限公司等15家粵港澳大灣區優質涉農企業、團體與燈塔盆地管委會、東源縣政府成功簽約,項目合同投資總額65億元,項目涵蓋農業現代化養種植、農產品精深加工、農產品交易及電子商務現代服務、農產品供應鏈管理中心等新產業新業態。作為生態河源的“主戰場”、鄉村振興的“主引擎”,河源燈塔盆地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潮。
燈塔盆地檸檬現代產業園的檸檬盆景。(資料圖片)
深圳市場大,與河源互補性強
這次春季農業經貿活動的亮點之一就是深圳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協會的積極參與。作為深圳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協會會長,余更榮對我市燈塔盆地的發展一直十分關注。今年以來,他已是第三次來到燈塔盆地。他說,燈塔盆地給人的感覺是水好,空氣質量也很好,相信出產的蔬菜水果品質也不錯,如果能夠做大做強優質的蔬菜產業的話,絕對是好上加好,屆時可以出產高品質蔬菜水果保障深圳幾千萬人口的供應。
深圳食品供應對外依賴度高,是典型的食品輸入型城市。深圳到底需要什么樣的農產品?一些資料表明,據統計,深圳每天消耗蔬菜7100噸、水果2300噸、水產品1500噸、肉類4200噸、禽蛋490噸,口糧5480噸。但深圳僅有3萬畝基本農田,95%的食用農產品和100%的糧食靠外地輸入。而河源作為農業大市,重點農產品種植面廣,而且河源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優勢,與深圳巨大的農產品消費市場互補性強,尤其是燈塔盆地,更是河源全域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參與深圳都市圈開發建設的重要平臺。余更榮說,除了深圳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協會來了河源外,深圳蔬菜批發協會也來了,兩家協會有超過30家企業參與。
盆地勁頭猛,企業發展態勢喜人
近年來,燈塔盆地已經建成尤力克檸檬、板栗、藍莓、仙湖茶、獼猴桃等一批具有河源特色農副產品生產基地,目前已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范區的重要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以檸檬現代產業園為例,該園區是廣東中興綠豐發展有限公司在河源重點打造的集“種苗繁育、示范種植、精深加工、科普研學、休閑旅游”為一體的“三產融合”綜合性產業園。目前正對外招商總推廣種植面積2萬畝,建設50畝年處理2萬噸檸檬深加工廠,該項目達產后,年營收入達28770萬元,可帶動眾多農戶脫貧致富。
東瑞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已致力在我市發展多年,獲益頗多。該公司主導建設的河源市(東瑞)生豬產業園于2019年3月7日正式獲得2019年第一批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資格,項目按照“一心、二區、三基地”六大工程15個項目建設,項目總投資為27000萬元,致力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優質生豬重要基地。建設完成后,年產優質生豬35萬頭。“在當前生豬業高行情常態下,這個項目值得看好。”深圳一位參加簽約的企業代表如是說。
東瑞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蔣榮彪說,這次企業落戶主要是有兩個項目,一是屠宰加工項目,二是年出欄50萬頭生態養殖的優質生豬項目。除區域優勢好、資源豐富外,燈塔盆地的營商環境好也是企業項目落戶發展的重要原因。
從市里層面到燈塔盆地管委會,對項目落戶給予了大力的支持。他們也想通過自身的發展,帶動周邊農戶和整個燈塔盆地(生豬)產業的轉型升級。
點對點“保姆式”服務落戶企業
市委七屆九次全會報告提出,要加快燈塔盆地開發建設,堅定不移將燈塔盆地作為生態河源的“主戰場”、鄉村振興的“主引擎”,通過燈塔盆地功能再造,打造全市農業產業鏈延伸、供應鏈完善、價值鏈提升的核心平臺,將河源豐富的農業資源與“雙區”廣闊的消費市場有機連接起來,形成農產品產銷對接的長效市場機制,走出河源鄉村振興的新路子。報告還提出,要主動對接“雙區”大市場,積極引入大型農業龍頭企業發展現代高科技農業、綠色農業、休閑農業、冷鏈物流和農產品精深加工,打造泛珠三角重要的農產品基地、育種平臺,引領全市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此次項目簽約將為燈塔盆地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綠色農產品重要生產供應基地、全域全面“融灣”“融深”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注入強勁動力。燈塔盆地管委會副主任梁金偉表示,對于簽約的一些項目,他們會安排專人進行“一對一”對接,為落戶的企業提供“保姆式”“一站式”服務,助力燈塔盆地全力推進廣東省現代農業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和創建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
本報記者 張濤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