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濤主持召開“面對面”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座談會 聚焦“關愛保護未成年人”主題 進一步織密織牢未成年人關愛保護網
本報訊 記者 謝夢君 昨日,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林濤主持召開“面對面”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第七場座談會,聚焦“關愛保護未成年人”主題,傾聽群眾心聲、回應群眾關切,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關愛保護工作。
此次“面對面”座談會,重點聚焦“關愛保護未成年人”主題,從收集意見開始就得到了市民群眾的廣泛關注和積極響應。座談會特別邀請了10名群眾代表和1名人大代表、1名政協委員參加,大家結合自身經歷,就未成年人的安全和教育、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發展、未成年人權益保障、未成年人活動場所和設施建設等問題敞開心扉、暢所欲言。林濤認真聆聽了群眾代表提出的意見建議,并要求相關職能部門積極作出回應。
林濤表示,各位群眾代表提出的問題和建議很實在、很有針對性,對黨委政府推進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很有啟發和幫助。相關職能部門要主動扛起責任、擔當作為,對群眾反映的未成年人防溺水、專門學校建設、中考考點設置、自閉癥早期篩查干預等問題,迅速研究拿出解決方案,能夠解決的馬上解決,一時難以解決的建立工作臺賬、納入工作計劃通盤考慮,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反映的“急難愁盼”問題,確保群眾關切“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音”。
林濤強調,全市各級各部門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好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市相關工作安排,特別是抓好我市“1+4”方案的實施,以此次“面對面”座談會為契機,堅持以點帶面、久久為功,深挖產生問題的根源,精準解決個性問題,逐步解決共性問題,不斷健全完善關愛保護未成年人的工作機制,進一步織密織牢未成年人關愛保護網,持續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市領導江海鷹、孔德勝、陳賢亮、謝春艷參加會議。
新聞1+1
代表問 部門答 奮力開創新時代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新局面
在昨日召開的“面對面”座談會上,10名群眾代表結合自身生活經歷暢所欲言,就青少年心理健康、未成年人教育、未成年人活動場所和設施建設、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發展等紛紛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群眾代表的發言得到了與會人員的高度重視。
代表:守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董懿慧是一名社工,她關注的是農村書屋的問題。“在農村,書籍是很缺乏的,但是書籍卻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董懿慧說,在她工作的過程中,她發現農村的留守兒童之家和農村書屋大多與村委辦公地方連在一起,導致無法對村里的孩子正常開放,利用率不高。她希望可以將一些利用率不高的書屋搬遷至村集體閑置房屋內,并將雙百社工駐村服務點設在留守兒童之家或者農村書屋,利用雙百社工駐村的優勢,對書屋進行有效管理,打造留守兒童活動場所。
“我關注的是兒童自閉癥的問題,在自閉癥兒童早期診斷、早期篩查、醫保報銷、融合教育等方面提了一些建議。”群眾代表牟志偉說,目前兒童自閉癥發病率高、致殘率高,若自閉癥兒童在3歲以前得到早發現早治療,可以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牟志偉表示,希望通過此次的座談會,形成由政府牽頭、專家配合的工作模式,成立相關的康復委員會,組織醫生進行專業培訓,共同做好河源自閉癥兒童乃至發育障礙患兒的早期干預早期治療工作,減輕社會、家庭的負擔。
“我本身是政協委員,也是社會公益組織的負責人,能讓全河源的市民關注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切實解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問題,我感到很欣慰、很開心。這是一場急群眾所急,解群眾所憂的座談會。”市政協委員黃海麗說,志愿服務隊等社會公益組織在未成年人關愛領域發揮了極大作用,但這些社會公益組織面臨著專業人才缺乏、資金短缺等問題。希望相關部門可以多扶持社會公益組織走專業化發展道路,解決未成年人關愛項目資金短缺的問題。
部門:精準施策“把脈”解難題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座談會上,市教育局、市殘聯等單位負責人針對群眾反映的問題一一進行了回應和解答,并表示接下來將聚焦“關愛保護未成年人”主題繼續精準發力,筑牢未成年人保護網。
“今年已確定在8月20至21日到我市開展孤獨癥(即自閉癥)兒童‘生活化感統介入’知識培訓。”市殘聯負責人表示,今年7月,市殘聯利用深圳對口幫扶河源的契機,積極溝通對接,爭取深圳未來3年對我市康復專業技術人員開展繼續教育培訓,目前已有324名康復機構老師取得深圳繼續教育線下學習資格。
針對群眾代表提出的“希望政府加強防溺水宣傳”的建議,市教育局負責人表示,我市成立了河源市防治學生溺水“護苗”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印發了《河源市2022年防治學生溺水“護苗”專項行動工作方案》。目前,全市共組建鎮級防溺水巡邏隊156支、隊員達1234人,村級防溺水巡邏隊1188支、隊員達6668人,累計開展防溺水巡防巡查2703次,排查整治隱患735項。
今年以來,全市教育系統除了全方位做好防溺水宣傳教育工作外,還深入開展暑期“萬名教師大家訪”活動,督促學生家長或監護人切實履行法定監護責任,全面提升家校防溺水合力。各學校組織成立防溺水“學生聯防小組”,建立學生互相提醒機制。
針對群眾代表提出的未成年人教育有關問題,市教育局負責人表示,我市正在籌辦的專門學校(臨時校區)將于今年9月份開學,首期提供100個學位,接下來還將加快推進永久校區建設。該校開辦后,將填補我市專門教育的空白。
本報記者 謝夢君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