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21地市掀起綠美廣東生態建設主題宣傳新高潮 今年已啟動林業生態工程建設項目超過570個
本報訊 記者 吳奕鎮 通訊員 林蔭 2023年3月21日是第11個國際森林日。昨天,廣東省“21市同心聚力,共建綠美廣東”主題宣傳主會場活動在河源市正式啟動,全省21個地市、60余個縣(區)同步聯動多個部門舉辦分會場活動約150場。據了解,今年以來,全省范圍掀起綠美廣東生態建設新高潮,各地圍繞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共啟動了570多個林業生態工程建設項目。
啟動儀式現場
全省聯動,打造近150場宣傳活動
該活動由廣東省林業局聯合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工商聯、團省委、省婦聯等部門共同發起,聯動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同時開展,精準發力,打造一場聲勢浩大的主題宣傳活動,通過系列活動普及綠色發展科學知識,增強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動力與活力。
主會場活動啟動了綠美河源生態建設重點項目和2023廣東河源“穿越萬綠湖”大型徒步活動,為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宣講員授旗,并聯合金融機構和企業共同發起“企業助力綠美廣東生態建設聯盟”,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共同推動大地植綠、心中播綠、全民享綠成為廣東新時代新風尚。
嘉賓們到市客家文化公園義務植樹
當日,該活動也如春風一般吹遍了南粵的每個角落,全省21地市聯動多個部門,結合當地特色舉辦了近150場義務植樹、主題宣講、自然教育、森林徒步、詩歌朗誦、攝影大賽等豐富多彩的綠美廣東生態建設主題宣傳活動。這些活動主題統一,區域范圍廣泛,形式多樣,從大山到海洋,森林到濕地,從城市到鄉村,社區到學校,市縣有活動,場場有特色,讓廣大市民在領悟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重要性與必要性的同時,深刻感受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妙意境。
結合“六大行動”,加強林業重點工程建設
作為本次活動主會場的河源市,是我省重要生態屏障和粵港重要飲用水源區、華南地區重要商品林基地和油茶產業重點發展區,現有林業用地1811.28萬畝,森林面積1719.11萬畝;森林覆蓋率73.20%,位居全省第三。
2023年,河源率先在全省啟動東深供水新豐江水源涵養(河源)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吹響了全省高水平生態保護下高質量發展的號角。據記者了解到,該項目計劃建設總面積21.70萬畝,總投資3.16億,聚焦環新豐江水庫庫區及周邊集雨區開展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和科學保護修復為建設內容,按照集中連片、系統治理的方式,科學開展國土綠化試點示范建設,計劃在2024年底全面完成。
正值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開局之年,廣東省內各地在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六大行動”的基礎上,精心謀劃部署今年林業重點工程建設,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提出新思路、新舉措,廣州提出全力推進實施綠化美化和生態建設“八大工程”,全年完成森林提質增綠23.5萬畝;梅州明確實施“八大行動”,不斷提高闊葉混交林比重,實現紅色蘇區綠色發展;湛江深入實施綠美湛江生態建設“七大行動”,打造“紅樹林之城”……全省各地著力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不斷增強老百姓對美好環境的獲得感、幸福感。
推動體制機制創新,構建高品質人居環境
近年來,廣東扎實推進林業生態建設,部署實施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統籌推進森林碳匯工程、生態景觀林帶工程、森林進城圍城工程、鄉村綠化美化工程,著力建設森林生態體系完善、林業產業發達、林業生態文化繁榮的綠色生態省。目前,全省森林覆蓋率53.03%,建有14個國家森林城市、1361個自然保護地。
在“綠起來”之后,廣東森林質量仍有提升空間。今年2月28日,《中共廣東省委關于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決定》正式發布,明確到2027年年底,全省完成林分優化提升1000萬畝、森林撫育提升1000萬畝,森林結構明顯改善,森林質量持續提高,綠色惠民利民成效更加突顯,率先建成國家公園、國家植物園“雙園”之省,推動我省高質量發展。
據了解,下一步,廣東將持續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各地各部門協同聯動,堅持依靠群眾、發動群眾、組織群眾等各界力量,開展“六大行動”示范樣板建設,推動體制機制創新貫穿到落實綠美廣東生態建設決定的全過程。積極推動城市園林綠化建設工作,持續提升城市綠地建設規模和管理水平。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大力開展鄉村建設行動,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落實“雙碳”工作任務,踐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創新發揮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經濟、社會、文化效益,共同構建“林和城相依、林和人相融”的高品質人居環境,全面提升人民群眾的生態福祉。
相關新聞
我市將著力打造13個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示范點
全力推動綠美河源生態建設
當前,全省正掀起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發展熱潮。記者了解到,今年河源將在全市范圍實施綠美河源生態重點項目63個,著力打造13個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示范點,計劃總投資5.36億元。
昨日,在河源主會場開展的綠美廣東生態建設主題宣傳活動現場,我市啟動63個綠美河源生態建設重點項目,著力打造13個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示范點。13個示范點包括河源市國有桂山林場綜合型示范點、源城區春沐源小鎮綜合型示范點、東源縣廣東康禾溫泉國家森林公園綜合型示范點、東源縣義合綠美生態建設綜合型示范點、新豐江九里湖綜合型示范點、紫金縣七木寨郊野公園(擬建)綜合型示范點、紫金縣鷹峰山綠美園綜合型示范點、龍川縣城松林公園綜合型示范點、龍川縣梅子坑縣級森林公園生態修復型示范點、和平縣古樹森林公園綜合型示范點、和平縣森林生態綜合示范園生態修復型示范點、連平縣南山公園綜合型示范點、江東新區梧桐山森林公園綜合型示范點、東深供水新豐江水源涵養(河源)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
近年來,我市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全力守護好一江清水和青山翠嶺,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保持優良,生態環境狀況指數連續十年為“優”,實現水質領跑,地表水環境質量持續排名全省第一。空氣質量方面,“十三五”時期我市空氣質量優良率從全省排名第五躍升至全省排名第一;土質方面,國控省控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結果保持優良水平,河源先后獲評“全國生態環境保護最佳范例城市”“國家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同時,我市堅持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抓手,全力打造山水相連、城鄉協同的綠美河源生態建設新格局,全市森林面積在全省排名第四,森林蓄積量、森林覆蓋率均在全省排名第三,生態公益林面積、自然保護地總面積均在全省排名第二,為深入推進綠美河源生態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本報記者 吳奕鎮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