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168個產品和項目現身深圳文博會 3個“文化+”產業項目現場簽約
本報訊 記者 高雅 前日,第十九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深圳文博會”)正式開幕,我市32家文化企業,共168個產品和項目亮相粵港澳大灣區館(11號館),以“線上+線下”的方式,全方位展示河源“文旅六色”發展成果,加快推進河源市“融灣”“融深”步伐,著力構建河源市文化產業“雙創”發展格局。
工作人員向外國客商介紹墩頭藍非遺文創產品 記者 高雅 攝
3個“文化+”產業項目簽約
深圳文博會現場,我市共有3個“文化+”產業項目現場簽約,包括客家文創研發生產項目、佗城秦漢主題微影城項目、源態龍IP授權合作項目。其中,客家文創研發生產項目總投資3600萬元,將有效促進河源地區客家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雙創”發展,推動實現更多文化創意設計作品的研發與生產;佗城秦漢主題微影城項目初期投資2200萬元,將以“文化創意、影視拍攝”為主線,在佗城打造集影視拍攝基地、大型實景演出、特色文化街區、影視拍攝配套設施及旅游產業集群于一體的綜合項目;源態龍IP授權合作項目授權的內容包括動漫、產品包裝、品牌宣傳、推廣營銷等,將打造相關產品及多渠道服務模式,預計年產值超5000萬元。
“這次簽署了源態龍IP授權,我們會嘗試用消費品、潮玩等形式去使用,優先考慮美妝和醫療保健市場,大家未來有機會可以看到源態龍IP的痘痘貼、面膜、男士護膚品、益生菌產品等,我們希望和源態龍IP的合作,能讓更多人了解到河源是中華恐龍之鄉。”上海悠妮商務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馬劍毅說。
據悉,今年以來,我市不斷加大文化企業扶持力度,持續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壯大文化市場主體,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文化產業呈現持續發展、提質升級的良好態勢。市文廣旅體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以此次簽約為契機,推出更多優質文化產品,積極順應消費升級新趨勢,不斷延伸多元產品開發,賦能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非遺+文創”融入生活
記者看到,在河源展館里,“貓頭獅”“墩頭藍”“忠信花燈”“泥雞”“手擎木偶”等衍生的30多件文創產品,以及河源米粉、特色農產品、預制菜食品等吸引了不少國內外友人參觀、了解、品嘗。“這次我們帶了11件文創產品,有布偶、茶道類家居裝飾品、服飾裝飾品、墩頭藍移動掛歷等,我們還帶來了和廣東高校合作制作出的學習用品,可以讓小朋友從小了解到墩頭藍文化。”和平縣“墩頭藍”染織非遺傳承人曾春雷說,這是他們第8年參加深圳文博會,從單純傳統布料的展示,到豐富多樣的非遺文創產品,逐漸實現讓非遺文化走進人們的生活,融入人們生活的點滴中。
在本屆文博會,河源展出的非遺文創產品,主要通過“非遺+文創”融合創新方式,引領傳統文化走進現代生活。茶席、配飾等產品,再現“那一抹藍”的魅力;“泥雞”系列產品,以極簡的線條代替傳統的仿生造型,通過提升音質,讓單純的兒童玩具轉化成一款好看又實用的樂器;“忠信花燈”產品,以課程包的方式,打造了一款既好玩又能傳播傳統文化的手工體驗包,以創新形式延續千年的“慶典盛會”。市文廣旅體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河源將通過本次文博會,促進“非遺+文創”的合理利用與融合發展,形成產品向業態、場景、創新轉換,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們將提供非遺集聚、轉化、創新的載體,在保護中傳承發展。
河源非遺文創產品吸引了不少國內外客商駐足觀看,他們表示河源客家文化源遠流長,感受到了河源文化的獨特魅力。不少友商表示有合作的意愿。“我特別喜歡廣東的客家文化,此次走到河源展館,被河源淳樸設計深深吸引,現場的非遺文創、客家服飾、客家山歌都非常好,以后想去河源旅游觀光,去實地感受河源文化。”來自深圳的游客申女士說。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