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源縣錫場鎮綠美生態建設暨林下經濟推介會舉行 現場簽約5個項目 簽約額達4500萬元
本報訊 記者 劉奇峰 通訊員 修碩 前日,東源縣錫場鎮綠美生態建設暨林下經濟推介會在萬綠源小鎮舉行,現場簽約5個項目,簽約額達4500萬元,涉及南藥種植銷售、民宿等林下經濟產業,將為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增添綠色動能。
推介會現場。
綠美生態 點綠成金
活動現場,錫場鎮一眾外出鄉賢返回故土,參觀林石南藥基地親身感受綠美東源生態建設帶來的實實在在的益處。種植基地內,一棵棵筆直的松樹上,整齊種植著嫩綠鐵皮石斛。這種鐵皮石斛利用活樹附生栽培,霧化澆灌,不施肥不用藥,最大限度地還原了野生鐵皮石斛的生長環境,成為一道獨特景觀。
錫場鎮地處東源縣西部,素有“天然氧吧”之稱,有林地44萬畝,林下經濟產業發達,是東源縣碳普惠經濟(碳匯交易)的實驗區、綠美生態建設的先行者。近年來,錫場鎮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圍繞發展壯大林下經濟、優化改造林分林相等,大力引進桂豐集團(廣東省林石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一批林下經濟優秀企業,發展種植鐵皮石斛、黃精等南藥、油茶以及靈芝、香菇等“土特產”,林下經濟更是從早期的林下間作套種逐步發展到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林下旅游等復合經營新模式,持續擦亮了高質量發展的綠美底色。2021年,東源縣錫場鎮入選第三批廣東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南藥專業鎮名單;2022年,被評為廣東省林下經濟示范基地。
企業在線上推介產品。
廣東省林石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最早在錫場鎮投資林下經濟產業的企業之一,通過構建“公司+基地+農戶”和“科技+服務”模式,推進現代化、集約化的藥材種植,打造一個集特色名貴中藥材育種育苗、種植、加工、休閑觀光、康養于一體的2000畝南藥種植基地。
“我們通過發展林下經濟產業,經營和利用面積已達2000畝,林下經濟總產值超過1200萬元,每年為村集體及村民增收近100萬元。”廣東省林石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偉元說,未來三年,該公司林下經濟種植將輻射周邊區域,種植面積達萬畝以上。
研企聯合 科技助力
推介會上,廣東省科學院南繁種業研究所、廣東省科學院河源研究院、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河源職業技術學院等分別為廣東省林石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授予“廣東省科學院南繁種業研究所農博士工作站”“廣東省科學院河源研究院企業工作站”“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專家工作站”“河源職業技術學院產學研基地”等牌匾,科研院所、企業強強聯合,深挖林下經濟發展潛力,為鄉村注入發展新活力。
“發展林下經濟,對縮短林業經濟周期,增加林業附加值,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開辟農民增收渠道,發展循環經濟,鞏固生態建設成果,都具有重要意義。”廣東省科學院南繁種業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安玉興說,只有讓林地早點下“金蛋”,才能更好地促進林業生態建設及產業發展,才能更好地以良好經濟效益鞏固林改成果,在興林中富民,在富民中興林。
工作人員向嘉賓介紹產品。
目前,廣東省科學院南繁種業研究所保育有鐵皮石斛、金線蓮、五指毛桃、雞血藤、靈芝等適合林下種植的南藥品種,研發有配套的種苗繁育技術和種植技術,并充分利用樹蔭形成的光照散射空間,構建了“鐵皮石斛+金線蓮”的林下中藥材立體套種模式,此技術模式在我市江東新區已進行示范推廣。
“此次活動是東源縣綠美生態建設的重要里程牌,希望全縣各鄉鎮以此次推介會為契機,按下綠美生態建設的快進鍵,通過以林招商、以綠引企,招引更多龍頭企業和優質項目投資、入東興業,不斷拉長林下經濟產業鏈,全力打造東源林下經濟發展新高地。”東源縣相關負責人表示,東源縣委、縣政府將牢固樹立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理念,從“政策扶持、優化環境、提升服務、合作共贏”上下真功夫、出實招,全方位護航企業發展。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