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田增效益 農田“綠過冬” 和平縣全力推動冬種農業生產工作
冬種生產是穩糧、增收、保供給的有效措施,利用秋收后空閑土地進行作物輪種正當其時。眼下,趁著晴好天氣,和平縣全力推動冬種農業生產工作,田間地頭呈現一派繁忙景象。
在古寨鎮水西村的麥田里,綠油油的冬小麥隨風搖曳、苗齊根壯,如綠色地毯般覆蓋在田野上,將大地裝扮得生機盎然。在冬小麥破土出苗這些天,種植大戶陳月潮每天都要到地里查看小麥出苗和長勢情況,看著一株株鉆出土的麥苗,他的臉上充滿了豐收的憧憬。陳月潮告訴記者,冬小麥在10月份種下,第二年清明前可收成,不影響下年的水稻種植。
去年陳月潮試種了20畝冬小麥,收成不錯,今年種植面積達200畝。陳月潮說,小麥平均畝產量在200斤至300斤左右,相對于水稻種植,每畝能多增收一兩百元,種植冬小麥不僅有效提升了土地利用率,更提高了合作社收益。
剛從冬小麥田里出來,另外一個種植大戶陳顥文就一頭扎進了蠶豆地里疏松土壤、清除雜草,他告訴記者,除了種植冬小麥以外,他還種植了蠶豆、雪豆、青菜等農作物,以此來增加冬季的收入。
隨著秋糧顆粒歸倉,和平縣各鎮積極引導農戶搶抓農時,因地制宜開展冬種農業生產。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和平縣計劃冬種小麥940畝、油菜籽5000多畝、綠肥作物等農作物8039畝。各鎮最大限度盤活土地資源,推動一地多用、一地多季、一年多收,讓冬閑田“綠色過冬”,為2024年糧食生產下好“先手棋”,贏得主動權。
本報記者 曹志成 通訊員 陳鴻輝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