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熱的科技帶來哪些變革 ——第二十六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觀察
機器人服務員、咖啡師、寵物……各種機器人讓人目不暇接。自動載人飛行器、無人機、無人車、無人船……智能駕駛技術遍布“海陸空”。
近日,第二十六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以下簡稱“高交會”)在廣東深圳舉行。在這個素有“中國科技第一展”的展會上,來自全球10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約5000家知名企業與國際組織前來參加,集中展示的科技成果讓觀眾大飽眼福。
機器人集中大秀
一輛形如小坦克的消防滅火偵察機器人,能以每秒1.8米的速度快速行進,不僅耐高溫,還能檢測出七八種有毒氣體,讓觀眾嘖嘖稱贊。一款雙臂花式調酒場景機器人,正用靈巧的手臂旋轉、搖晃、拋接,進行花式調酒。
在高交會福田展館,匯聚了普宙科技、大象機器人、和意精工、中煤科工等人工智能全產業鏈的企業機構,上天、入地、探海、滅火,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現AI+智能制造將會給未來生產、生活帶來的全新改變。
本屆高交會上,人工智能機器人、AI人機交互設備等我國人工智能在科技研發、產品創新、市場應用等方面的最新成果紛紛亮相,不少企業帶來的人形機器人成為觀眾爭相圍觀的焦點。
“引領人形機器人發展的,無疑是多維觸覺技術。”帕西尼感知科技公司聯合創始人聶相如說。記者在展臺看到,一個人形機器人,正用手臂與靈巧手在動力鋰電池的生產線上高效而精準地抓取和搬運。原來,這個機器人的雙臂上,集成了2000個觸覺傳感單元,讓機器人也擁有了像人一樣豐富的觸覺和反饋。“未來,這類機器人可以幫助人類完成許多簡單、重復、繁重的工作,在工業制造、倉儲物流、醫療康養等場景的應用很廣闊。”聶相如說。
大數據助力研發
大語言模型等人工智能新技術,是近年來科技領域的熱詞。而其背后,則是大數據為這些算法和模型提供了訓練和優化的“基底”。本屆高交會上,無論是基于大數據處理而研發的人工智能應用,還是大數據資源、技術本身,都展現了我國在該領域奮勇爭先的風采。
“面向新一輪AI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原創理論突破是實現國際引領超越的關鍵。”深圳計算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樊文飛說,掌握自研“根”技術,才能在基礎軟件領域真正實現自立。展會期間,深圳計算科學研究院及崖山科技發布了一款面向企業核心的全場景數據庫,突破了國產數據庫在核心領域的規模化應用難題,為金融核心系統規模化升級和數智創新提供了更加安全、可靠的“中國方案”。
“這是我們和中國一汽最新發布的汽車水管理仿真軟件,能大幅提升汽車在實際使用中遇到涉水、淋雨、水污染等情況的管理和規避能力。”深圳十灃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日葵介紹,以往,企業在研發、生產中不可或缺的工業軟件曾長期受制于人,而人工智能技術和各應用領域的結合帶來了轉機,“現在,我們的產品在航空航天、汽車交通、船舶海洋工程、機械裝備、電子電器等能源動力等9大細分領域的近300家企業客戶中得到廣泛應用。”
電子信息引領突破
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裝備制造業中的應用,正在深刻改變著行業面貌,為我國實現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飛躍提供了強大支撐。記者觀察到,本屆高交會上,涵蓋從新材料研發生產、基礎電子元器件制造到復雜電子系統集成的電子設備、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得到產業界的極大關注。
“這是我們基于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完全自主研發的碳化硅芯片,可以用在汽車的電機、充電系統中。”深圳方正微電子有限公司工程師周理超告訴記者,“現在好幾家國內頭部車企都用上我們的芯片啦!”
而在另一邊,重投天科帶來的碳化硅導電晶體外延片等產品,各項性能指標均達世界領先水平,有效解決了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智能電網、5G通信、人工智能等重點領域的原材料基礎保障和供應瓶頸,引來了不少“鏈上”企業前來咨詢洽談。
“高交會促進了產業、產業鏈深度交流,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通過市場化的方式,加速實現科技成果的落地轉化,助力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高交會組委會相關負責人說。
據光明日報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初秋時節,河源綠意不減,義務植樹基地和桑梓林青年林等主題林內樹木蔥蘢,展現出別樣的生命力;在廣東萬綠湖國家濕地公園九里湖綠美廣東生態示范區,無葉美冠蘭、翠金鵑等珍稀野生動植物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