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2024年高產優質水稻新品種觀摩會舉行 高標準農田有了“新味道”
本報訊 記者 張濤 林小靜 前日,河源市2024年高產優質水稻新品種觀摩會在東源縣柳城鎮下壩村萬綠智慧農場舉行,現場展示的華航香銀針、奇兩優369等5個水稻新品種受到與會人士關注。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羅錫文認為,萬綠智慧農場在耕、種、管、收等多個環節實現了全程機械化,在全省作出了示范,并寄語我市要在2035年實現科技強國進程中交出河源智慧農業高質量發展新答卷。
今年,農場示范區內水稻長勢較好,顆粒飽滿,日趨成熟的稻穗壓彎了稻稈,像極了豐收時稻農笑彎的眼。與會人士站在稻田中央的觀景臺望去,廣兩優油占、莊兩優429、澤優1號等多個新品種水稻呈小型方陣緊密有序排列,讓人目不暇接。“來河源就想看看這塊地,看看這里水稻長得怎么樣、新品種產量有多高。”羅錫文站在觀景臺上說,今年已是團隊在柳城鎮開展工作的第四年,農場在耕、種、管、收等多個環節全部應用于北斗系統,2035年全國建設科技強國的進軍號已吹響,希望河源在良田、良種、良法方面有更大的作為和突破。
“智慧農業”正在我市茁壯成長,有了“智慧大腦”的加持,高標準農田也有了“新味道”。“河源萬綠智慧農場在全省是一個樣本。”向與會人士介紹水稻新品種的廣東省農科院研究員李傳國說,現在種地跟過去可不一樣,這一農場實現了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配套,在國內優質化育種方面走在前列,河源有能力為讓全國人民吃好米、吃優質米作貢獻。同時,還圍繞國家發展戰略,加強與非洲、東南亞的交流,推動水稻新品種不斷走出去。
據了解,目前我市創建了“華南農業大學-東源縣水稻智慧農場技術創新研究中心”和水稻智慧生產技術服務平臺,構建水稻智慧生產創新服務體系,致力于新質生產力推動全市農業創新升級,正從傳統的“靠天種田”實現“靠科技種田”轉變。我市正積極推廣更多的優質品種,帶動更大面積的糧食基地增產增效,持續提升糧食產能,推動我市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尤其是2021年以來,我市推動建立國家植物航天育種中心河源創新研究院,培育了華航香銀針、航聚香絲苗、航天3號、紫航香等一批米質優、香味濃的航天水稻品種,其中以華航香銀針的綜合性狀最為突出,畝產干谷預計達到1100斤以上,為糧食大面積提單產、持續穩總產、確保糧食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智慧農業“美麗范兒”不單單如此。作為保障全市糧食安全的樣板工程和美麗鄉村的亮麗風景,農場實現了農田建設與美麗鄉村的深度融合,已成為當地知名的新網紅。春有“綠色希望”,秋有“金色豐收”,農場里,來觀景臺打卡拍照的人絡繹不絕。“我們圍繞稻田修建了特色路,還設計了稻田景觀,再加上田間獨有的韻味,現在吸引了一些年輕人來稻田采風,美麗經濟市場前景非常好。”萬綠智慧農場負責人如是說。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