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進民生福祉 筑牢幸福之基 龍川縣聚焦群眾關切,強化社會保障,加大民生投入為民辦實事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過去的一年,龍川縣堅持以人為本,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群眾關切,強化社會保障,不斷加大民生投入,辦實事、惠民生,人民生活有了新改善,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
龍川縣2023春風行動招聘會現場。
“龍川民聲通”解決群眾“急難愁盼”
近日,龍川縣志愿者深入到登云鎮天云村、通衢鎮梅城村等地通過上門入戶、向村民派發宣傳資料,詳細講解并演示“龍川民聲通”書記縣長信箱的使用方法、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項。村民黃先生通過志愿者們的介紹,看了相關宣傳資料,認為“龍川民聲通”確實是真心實意替老百姓解決疑難問題,為老百姓服務的,非常值得點贊。
民聲通,通民生。為認真落實“面對面”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機制,龍川縣創新舉措,于2023年4月23日,建設并開通了“龍川民聲通”書記縣長信箱。自開通以來,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定期審閱辦理情況,并多次對解決群眾合理訴求作出批示。相關單位秉承“上網訪民意、下網解民憂”“網上勤問政、網下辦實事”的原則,及時了解群眾訴求,回應民生關切,解決群眾身邊的揪心事、煩心事、鬧心事,真正把矛盾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控制在當地,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同時該縣融媒體中心開通了“龍川民聲通”書記縣長信箱回音壁欄目,定期對信箱的辦理情況進行跟蹤報道和回頭看,確保每一個群眾反映的問題都能得到妥善解決。落實“面對面”機制、辦結民生問題335宗,開通“龍川民聲通”書記縣長信箱、辦結來信293封。
立德樹人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龍川縣聚焦高質量發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提升辦學條件,優化師資隊伍,深化教育改革,強化教學質量,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2023年新改擴建公辦幼兒園5所,新認定普惠性民辦幼兒園2所,新增學前教育學位1320個。組建教育集團2個,蘇區學校啟動主體工程建設,成功舉辦龍川縣教育高質量發展論壇暨龍川一中建校110周年慶典活動。
2023年12月29日,龍川縣老隆鎮第二小學和龍川縣直屬機關幼兒園教育集團揭牌成立,標志著龍川集團化辦學進入了新階段。推進教育集團化辦學是龍川縣委、縣政府促進城鄉區域教育均衡發展、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教育集團化辦學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總校長負責制。集團內各學校(幼兒園)的獨立法人屬性不變,人、財、物、事分置,形成聯盟型協作關系,共建師資、共享資源、共創特色,共同提高和促進城鄉教育教學質量,助推龍川教育高質量發展。
2023年11月11-12日,成功舉辦龍川縣教育高質量發展論壇及龍川一中建校110周年慶典活動,充分展現了辦學特色和名校風采,贏得了“東江教育明珠”“河源教育名片”等贊譽。此次活動共籌集廣大鄉賢、校友捐贈物資和資金近1500萬元,有效改善了龍川一中辦學條件。
此外,龍川縣全力構建優秀的教師隊伍,以一流師資發展一流教育。認真組織安排好支教工作,安排15名優秀教師到龍川縣開展支教工作,選派15名骨干教師到深圳市中小學校跟崗學習;認真做好了2023年定向委培畢業生109人的簽約入職工作,經考核補充到中小學校任教;在河源市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優秀校長和先進教育工作者評選中,龍川縣17人獲“市優秀教師”,7人獲“市優秀班主任”,2人獲“市優秀校長”,3人獲“市先進教育工作者”稱號,2人獲得“河源市十大最美教師”稱號,展示了龍川教育的良好形象。同時,還堅持“五育并舉”,繼續鞏固“雙減”成效,引導學生全面健康發展,讓學生成為更好的自己,精心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繪就幸福民生畫卷。
端穩就業飯碗 托起民生幸福
就業關系千家萬戶,是最大的民生。過去的一年,龍川縣多部門協同發力,多措并舉持續穩定就業,確保就業形勢總體穩定。龍川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數據顯示,全年實現城鎮新增就業3702人,完成市下達任務的105.77%;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875人,完成市下達任務的109.37%;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517人,完成市下達任務的258.5%;促進創業258人,完成市下達任務的103.2%;創業帶動就業760人,完成市下達任務的152%;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其中,景旺電子、興萊鞋廠2家龍頭企業用工人數均超過5000人。龍川正朝著就業高地、創業寶地、興業福地的目標昂首邁進,全縣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向好。
為破解就業難題,龍川縣各部門頻頻亮出硬招實招。舉辦“春風行動”、就業援助月、“職引未來”民營企業系列招聘會、退役軍人和高校畢業生專場招聘會等系列線上線下招聘活動共38場,進場企業407家次,累計求職人數達14146人次,招聘會現場初步達成就業意向1834人;同時利用2023年龍川縣和美鄉村“龍川農商銀行杯”籃球聯賽等大型活動現場設置臨時招工點助力企業招工。其次落實各項就業補貼政策,發放高校畢業生到龍川縣就業補貼126.5萬元,惠及253人;高校畢業生崗位補貼22.02萬元109人次;靈活就業人員社保補貼232.55萬元701人次;企業吸納脫貧人口社保補貼79.63萬元179人次;企業吸納脫貧人口就業補貼10.5萬元21人次;企業吸納脫貧人口崗位補貼42.24萬元104人次;鄉村公益性崗位補貼36.45萬元74人次;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補貼3.72萬元4人次;員工制家政企業社保補貼1.47萬元9人次。深入實施創業帶動就業推進行動,加強創業培訓管理、加大創業服務和政策支持,促進重點群體創新創業。
龍川縣扎實推進“廣東技工、南粵家政、粵菜師傅”三項工程,全年完成培訓2664人,其中南粵家政886人、粵菜師傅112人。持續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和見習崗位,加大對重點群體就業援助力度,拓寬就業渠道,保障重點群體就業。2023年,全縣鄉村公益性崗位兜底安置就業困難人員和脫貧人員累計在崗62人。大力推行“媽媽崗”就業模式,促進構建生育友好型就業生態。采用柔性管理、彈性工作等方式促進已育女性再就業,既幫助育兒婦女實現家門口就業和帶娃兩不誤,又助力企業緩解用工難題。截至目前,全縣“媽媽崗”在崗員工204人,指導支持興萊鞋業申報市級“媽媽崗”就業基地。同時在全市率先組建28家強村公司,53間富民工坊,讓“充分就業”穩如磐石,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與高質量就業創業互促共進。
總策劃:朱國良 執行:藍俊輝 稿件采寫:本報記者 梁小鴻 通訊員 劉睿 葉俊延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