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引領 基礎先行 產業賦能 東源縣新型城鎮化建設煥發新容顏
自實施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試點以來,東源縣緊緊圍繞發展定位,聚焦短板補齊、品質提升與活力激發,全面推動縣城面貌實現轉變,綜合承載能力顯著增強,民生幸福指數持續攀升,城市面貌煥發新容顏。

東源縣政務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指導群眾在網上申辦事項。
規劃引領擘畫城市新畫卷
東源縣堅持立足實際、明確路徑,緊扣“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核心,充分依托地域區位、資源稟賦與歷史文化優勢,明確“農文旅融合”發展路徑,構建“縣城+萬綠湖、燈塔盆地、東江、市中心城區”聯動發展格局,系統形成“一廊三軸十脈、四區多組團”的縣城發展體系。扎實推進“粵美縣城”規劃,攜手省城規院、中鐵廣投等專業團隊,高質量完成《東源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規劃》《東源縣縣城規劃設計》,差異化塑造四大功能片區:城市客廳片區注重新老融合與服務升級;南園古村片區彰顯客家文化傳承;蝴蝶嶺工業園片區推動產城融合;濱江科創城片區強化校城聯動與科創集聚。其中,城市客廳片區成功入選省級“粵美縣城”優秀案例,并于2025年上半年作為全省13項優秀成果之一在“百千萬工程”推進會上展示。
基礎先行城市功能日新月異
聚焦東源縣縣城品質提升,重點推動城市基礎設施提質升級,展現嶄新城市形象。以“示范引領、以點帶面”為策略,分三期推進20個新型城鎮化基礎設施補短板項目。一期(南園古村片區)涵蓋7個子項目,計劃總投資2.27億元,已于2025年3月底啟動;二期(城市客廳片區)含4個子項目,計劃總投資3.67億元,自2024年12月進場以來完成星空營地、攔河壩等項目;三期(蝴蝶嶺工業園片區)9個子項目、計劃總投資1.39億元,2025年6月底舉行了動工儀式,預計9月底全面啟動。在資金保障方面,積極爭取省級財政資金1億元,以“補改投”方式注入東源縣公用事業投資有限公司,有效撬動農發行融資3.55億元,為項目順利推進提供了堅實支撐。
產業賦能縣域經濟動能強勁
東源縣堅持“以產促城、以城興產”,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全力建設活力迸發的創新城市。突出制造業主體地位,推動鹽東現代物流園、仙塘工業園、蝴蝶嶺工業園“三園合一”,完善配套服務,打造“雙區”產業轉移主平臺,初步形成以先進材料、高端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為主導,水飲料與食品產業為重點的產業格局,2025年1—8月,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3.9%。深化農文旅體融合,依托農業產業、紅色文化及大湖生態等核心資源,推進全域旅游“串點成線、串珠成鏈”,助力萬綠湖景區成功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環萬綠湖世界級“湖泊+”綠色發展區建設全面啟動,粵東西北首個“湖泊+低空經濟”新質生產力應用場景落地生根。充分發揮萬達商圈、華豐總部經濟及“五館一宮”的輻射效應,積極培育露營、房車營地、郊野休閑、城區夜市等新業態,著力打造沿江商文旅體經濟示范帶。2025年1—8月,累計接待游客331.75萬人次,同比增長15.48%;文旅綜合收入8.67億元。
就近好辦政務服務展現新風貌
東源縣以“數字政府”建設為引領,大力推進政務服務下沉與集成化辦理,有效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推動全縣36個部門共1476項事項全面進駐縣行政服務大廳,基本實現縣級事項“應進盡進”。通過“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改革,前臺受理人員由120人精簡至84人,壓減比例達30%。持續推進事權下放,試點鄉鎮可辦理事項達245項,村(居)可代辦事項78項,基層“就近辦”服務能力顯著增強。組建專業幫辦代辦隊伍,設立企業服務專區,新設企業開辦時間從3個工作日壓縮至0.5個工作日。2025年以來,全縣“零跑動”事項占比91%,實現“審批不見面、辦事不求人”,即辦件比例由20%大幅提升至41%,政務服務的效率和便捷度持續提高。
本報記者 劉奇峰 通訊員 修碩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今年9月10日是我國第41個教師節,主題是“以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譜寫教育強國建設華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