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解千家結 守護萬家安—— 記平安廣東建設先進集體源城區東埔街道綜治中心
近日,源城區東埔街道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因在基層治理中的卓越成效,獲評2022-2024年度平安廣東建設先進集體。榮譽的背后,是其通過建強“一個中樞”、創新“兩大品牌”,巧妙化解基層“千千結”,繪就平安和諧新圖景的生動實踐。
據了解,面對轄區矛盾糾紛量占城區總量近七成的治理壓力,源城區東埔街道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近年來,街道信訪總量同比下降28.5%,治安及刑事類警情顯著下降。

東埔街道興源路社區“平安義警”志愿服務隊開展治安巡邏。
建強“一個中樞” 筑牢治理根基
走進東埔街道綜治中心,信訪調處、法律援助等窗口工作人員各司其職,群眾訴求在這里高效流轉。這是該中心對標“1+6+N”工作體系,投入專項經費打造的集成化平臺,21名政法精干力量被精準分配到關鍵崗位,實現“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的治理格局。
在組織架構上,東埔街道綜治中心構建起“一把手”負主責、村居源頭化解的指揮體系,串聯“中心統籌+網格監管+訴源治理+法律援助+檢察服務”多元鏈條,聯動住建、教育、人社等職能部門,織就條塊結合、縱橫聯通的“治理網”。去年,該中心受理的一起賞石文化節涉虛假宣傳糾紛,正是通過“中心吹哨、部門報到”機制,多部門協同快速處置,避免矛盾擴大。
同時,服務集成是該中心的一大亮點。這里融合信訪調處、調解、仲裁、心理咨詢等九大功能,與調解中心、訴訟服務中心等無縫銜接,真正實現“群眾只進一扇門,煩心事就能解決”。
創新“兩大品牌” 延伸服務末梢
“大家先坐下來喝杯茶,有話慢慢說,我們一定幫大家想辦法。”近日,東埔街道“五心”調解室的調解員江東演,用這樣溫暖的開場白,穩住了一起討薪事件的局面。最終,通過耐心溝通和專業調解,糾紛在萌芽階段得到化解。
作為河源首個“人民調解+治安調解”雙結合的調解室,“五心”調解室以“耐心、細心、公心、暖心、貼心”工作法為核心,聯合公檢法、律師等組建“智囊團”,專職處理婚姻家庭、勞動爭議等糾紛。去年6月,轄區一外地籍居民張雨(化名)下班后因病猝死,家屬與企業因賠償僵持不下。調解室不僅組織專業團隊制定方案,還協調張雨家屬的駐村書記跨省協助,歷經4天聯動,成功化解這起糾紛。自2019年升級成立以來,“五心”調解室矛盾糾紛化解率穩居高位,成為轄區和諧穩定的“穩壓器”。
在群防群治領域,“東埔義警”隊伍同樣亮眼。這支1800人的隊伍里,有學校保安、救援隊隊員,也有熱心群眾,他們穿著統一馬甲,帶著對講機,每天在茶山公園、沿江路等區域巡邏,既是治安巡防員,也是矛盾調解員、社情信息員。義警賴彩云是最早加入隊伍的成員之一,連續兩個春節都堅守崗位。今年7月,她在巡邏時接到游客求助,稱孩子不慎走失。她立即通過對講機聯系隊友,配合民警僅用30分鐘就找到了孩子。茶山義警隊的張大姐三年來堅持在護學崗護送學生過馬路,“穿上義警馬甲,就多了一份責任,必須把孩子護好”。
如今的東埔街道,“五心”調解室和“東埔義警”已然成為群眾身邊的“貼心人”,群眾遇到難題,只需到綜治中心,就能找到解決方案。
本報記者 梁小鴻 通訊員 黃銘禎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今年9月10日是我國第41個教師節,主題是“以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譜寫教育強國建設華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