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聞網由河源晚報社主辦!新聞網旗下: 在線數字報 | 新少年
          當前位置:河源新聞網 >> 新聞 > 社會熱點 > 閱讀新聞

          我國各個歷史時期的孝道文化

           
           
                在西周王朝,統治者主張敬天、孝祖、敬德、保民,重視尊老敬賢的教化。要求每個社會成員都要恪守君臣、父子、長幼之道:在家孝順父母,至親至愛;在社會上尊老敬老,選賢舉能;在國家則忠于君王,報效朝廷。周代規定,“大夫七十而致仕”,大夫一級的封建貴族官員,七十歲就要把執掌的政事交還國君而告老還鄉。貴族官員致仕后,朝廷把他們奉養于各級官學。《禮記·王制篇》說:“周人養國老于東膠,養庶老于虞庠。”又說:“凡養老,有虞氏以燕禮,夏后氏以饗禮,殷人以食禮,周人修而兼用之。五十養于鄉,六十養于國,七十養于學,達于諸侯。”此所謂“國老”,就是卿大夫一級年老致仕的封建貴族;所謂“庶老”,就是庶民百姓中德高望重的長者。周代的學校就是官學,把“國老”、“庶老”們安排在官學養老,讓他們兼任學校的老師,傳播知識,推廣教化,可見當時不但注意到了養老,而且已注意到了發揮老年人的智力資源。用今天的話說,就是老有所養、老有所為。
            周代不僅倡導尊老敬賢的道德風尚,還要定期舉行養老禮儀。周代的養老禮儀包括朝廷和地方兩個層次。在朝廷,天子一般都要定期視察學校,親行養老之禮,在太學設宴款待三老、五更及群老,以示恩寵禮遇。在地方,則每年都要定期舉行鄉飲酒禮。鄉是周天子及諸侯都城四郊的基層組織單位,以一萬二千五百家為一鄉,相傳天子有六鄉、諸侯有三鄉。舉行鄉飲酒禮時,六十歲以上的老人享有特殊的禮遇,他們不僅受到晚輩的伺候,還依年齡而別,年齡越大,享用的美味佳肴也越豐富。舉行鄉飲酒禮的目的在于正齒位,序人倫,尊老敬賢,敦睦鄉里。 周代朝廷對老年人及其家庭也實行優惠政策。《禮記·王制篇》規定,老人五十歲以后,不再服勞役;六十歲以后免服兵役。朝廷還根據戶口冊核查老年人的家庭及其財產情況,規定“八十者,一子不從政;九十者,其家不從政;廢疾非人不養者,一人不從政;父母之喪,三年不從政。”這是說,八十歲老人的家庭可有一子免服兵役和徭役,九十歲老人全家可以免服兵役和徭役,以便讓其家人安心在家服侍老人,恪盡贍養老人的義務。
            到了春秋戰國時代,在尊老敬老方面,已經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思想體系、倫理道德觀念和基本的規范。《論語》、《孝經》等書記載了孔子在這方面的大量言論。以致中國人之重孝道,幾乎成了區別于其他民族的最大特點。孝作為華夏民族傳統的道德觀念,經孔孟儒學的發揮,以及歷代帝王的提倡,確實是深入民心,難以動搖。佛教傳入中國,最后也不得不把“無夫無君”的教義改變為“忠孝”的說教;基督教傳入中國之初,也不得不改變“不能崇拜偶像”的誡條,允許信徒“祭祖”……
            孔子在《孝經》中說:“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親愛,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孔子認為,為人子女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的法則,是人們應該身體力行的。可見孔子對孝道的看重與推崇。記載他僅有數千言的《孝經》,以孝為綱,歷陳“五等之孝”,提出了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人各個等級所應遵守的基本規范,成為兩千多年來的文化經典之一。
            《論語·為政》里也記載了孔子的許多弟子向他問孝的事情。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對子游的發問,孔子說得極有道理。關于如何具體行孝,孔子在這里突出了一個“敬”字,很是精僻到位!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孔子明確地提出在伺俸父母時,還要做得和顏悅色。他特別強調這個態度問題,主要是在于為人子女者的孝心是否根于誠篤,要求子女要確實出于敬愛之心,真心實意。
            《孔子家語·六本》篇里還記載著這樣一個件事:曾子犯了小過,斬斷了他父親曾皙以吳國覓來的瓜種,曾皙一怒之下用鋤柄將曾子打昏了。曾子蘇醒后問父親:“剛才我犯了過錯,您老教訓我,沒累著您吧?”之后回房彈琴而歌,好讓父親聽見,表示他挨打后沒有不適,孔子知道后批評說:“一點小事,曾皙不該暴怒杖罰,而曾子也不該委身以待杖罰,如果萬一為父打死,死得沒有道理,人們就會指責曾皙的不義,這是大不孝!”這顯然是對“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不攻之擊。可見, 古時把孝當成子女對父母百依百順也是對孔孟觀點的曲解。
            關于孝孔子還有一句名言:“父母唯其之憂。”這句話的意思是,為子女者要想想自己生病時,父母那種憂愁、擔心的心情。言外之意,不言自明。這句話的深意還在于:為人子女者除了因病使父母擔憂外,其他的一切都不要讓父母操心,如安全、守法等,作到了這些也是孝。
            孔子的弟子曾子受孔子孝道思想的啟示,由事親之孝,擴展為五倫之孝,認為做人之道,除尊敬父母師長、供養侍奉外,還要潔身自愛,力爭進取;上則盡忠報國,下則愛人以德。否則:“居處不莊,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儒家之孝,由父母之孝,演繹成五倫之孝,推家及國,以孝齊家,以孝治國,極力推廣孝道的教化。
            自秦代后,歷代朝廷也都注意從正面導向,官修正史上都立有《孝義傳》,就是表彰孝子,讓他們青史留名。在“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前,漢王朝就提倡“以孝治天下”,選拔官員也把“孝”作為一個基本標準。唐朝時,參加醫學、算學、律學考試的人不用讀五經,但《論語》、《孝經》卻不能不讀,類似現代大學的“公共課”;唐玄宗曾親自為《孝經》作注,《孝經》也是《十三經注疏》中唯一一部由皇帝注釋的儒家經典。到了宋代,我國的儒學倫理得到了較大的發展,但其間宣揚的孝道有的偏離了儒家的基本原則,在歷史上起到了較大的誤導作用。到了清代的康熙、乾隆等也極力提倡孝道,他們經常舉行“千叟宴”,頒詔“旌表百歲”,昭示其尊老敬賢的教化,推行其以少勝多的統治政策。我國歷代的法令都有類似的規定,凡需贍養老人者,官府可以減免其徭役和賦稅,有罪者可以減輕其刑罰;同時都把“不孝”定為十惡大罪之一,不肯撫養甚至辱罵毆打父母或祖父母者,都要被官府嚴厲處治,甚至處以絞刑和腰斬。
            由于受儒家倫理觀念和統治階級的影響,在我國古代的民間,關于孝道與崇老的文化和習俗,則有更為豐富的文字記載。就是說,在我國的封建社會,孝道作為一個基本的社會問題,完全納入了社會道規范和法律規范的范疇,做到了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已經發展為一種根深蒂固的傳統文化


          相關熱詞搜索:慈孝故事


          上一篇:“孝道”衰減是人與人疏離的表現
          下一篇:一宗特大毒品案昨告破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更多 >>

          熱度排行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案例展示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日本免费一本天堂在线| 在线观看北条麻妃| 一级毛片免费全部播放| 尤物网站在线播放| 三级三级久久三级久久| 天天爽夜夜爽人人爽| 亚洲伦理一区二区| 欧美6699在线视频免费|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 午夜伦理宅宅235| 男女猛烈xx00免费视频试看| 动漫美女和男人羞羞漫画| 色噜噜狠狠一区二区三区果冻| 国产伦理电影网| 青青青激情视频在线最新| 国产在线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老公说我是不是欠g了| 国产91精品一区二区视色| 老子影院午夜理伦手机| 四虎影视永久免费观看| 男人与禽交的方法| 人妻影音先锋啪啪av资源| 欧美成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爱爱香蕉片| 日韩三级电影在线播放|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麻豆 | 97人伦影院a级毛片| 国产精品一区12p| 蜜桃AV无码免费看永久| 四虎影视在线永久免费看黄| 狠狠噜狠狠狠狠丁香五月| 亚洲精品123区在线观看| 杨贵妃艳史毛片在线播放免费观看| 乱肉妇岳奶水小说| 手机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一级毛片完整版免费播放一区| 国内精品一战二战| 黑人巨大两根一起挤进欧美| 国产国产人免费视频成69大陆| 亚洲国产最大av| 四虎麻豆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