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旅游體系建設
基本內容:生態旅游是針對旅游業對環境的影響而產生和倡導的一種全新的旅游業。以承辦2010年第23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為契機,以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基礎,以豐富優美的生態資源為依托,以生態旅游規劃為先導,集約開發生態旅游資源。通過擴規模、建精品、增特色、塑品牌,著力培育旅游產業集群,大力發展生態觀光、生態休閑、生態度假旅游產業,加快實現旅游業轉型升級,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和競爭優勢,形成規模經濟和支柱產業,打造區域生態旅游馳名品牌和泛珠三角生態旅游休閑度假目的地。
總體目標:到2012年,將我市建設成為廣東生態旅游示范區,旅游業成為全市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5年內實現旅游入市人數、旅游總收入年均遞增15%以上,旅游總收入占全市GDP比重達10%以上;把我市建設成為獨具生態特色、旅游產業發達、設施完善、服務優良、特色鮮明的旅游強市,成為“泛珠三角的后花園”,客家文化、恐龍文化生態保護基地和人們回歸自然的休閑度假勝地。
進展情況:啟動了廣東生態旅游示范區建設工作。邀請了中山大學旅游學院對我市建設廣東生態旅游示范區進行戰略研究、對萬綠生態旅游度假區進行策劃、對河源市旅游發展總體規劃進行修編。起草了第23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酒店組接待方案及《世界客屬23屆懇親大會接待酒店優惠規定》。草擬了第四屆廣東國際溫泉旅游節方案。在市區和各縣開展“農家樂”的試點工作,對農家樂試點選址進行了調研。市區重點旅游景區改造提升正在推進。
總體目標:到2012年,將我市建設成為廣東生態旅游示范區,旅游業成為全市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5年內實現旅游入市人數、旅游總收入年均遞增15%以上,旅游總收入占全市GDP比重達10%以上;把我市建設成為獨具生態特色、旅游產業發達、設施完善、服務優良、特色鮮明的旅游強市,成為“泛珠三角的后花園”,客家文化、恐龍文化生態保護基地和人們回歸自然的休閑度假勝地。
進展情況:啟動了廣東生態旅游示范區建設工作。邀請了中山大學旅游學院對我市建設廣東生態旅游示范區進行戰略研究、對萬綠生態旅游度假區進行策劃、對河源市旅游發展總體規劃進行修編。起草了第23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酒店組接待方案及《世界客屬23屆懇親大會接待酒店優惠規定》。草擬了第四屆廣東國際溫泉旅游節方案。在市區和各縣開展“農家樂”的試點工作,對農家樂試點選址進行了調研。市區重點旅游景區改造提升正在推進。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