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生態環境就是可持續發展——訪東源縣縣長藍岸
近年來,東源縣堅持走生態文明發展之路,大力構建特色產業體系,推動經濟發展方式向依靠科技進步、節約資源和能源方式轉變,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共贏。東源縣縣長藍岸表示,保護環境就是發展,該縣將以“創模”為契機,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據介紹,該縣上下牢固樹立保護也是發展的理念,堅持生態保護優先。近年來學習從化、增城經驗,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大力發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循環經濟,以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經濟更好發展。
2009 年,東源縣在全市率先完成林業體制改革,建立了以管理、執法、服務為主要職能的現代林業管理機制。全縣森林覆蓋率從2004 年的67.8%提高到2009 年的70.8%,活立木蓄積量從905 萬立方米增加到1325 萬立方米。這與該縣實施封山育林、植樹造林等生態工程密不可分。
在工業發展過程中,該縣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 “ 三同時”制度,嚴把建設項目環保準入關,杜絕了一大批能耗高、污染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落戶。藍岸介紹,在推進縣域經濟發展上,該縣對全縣各鄉鎮實行分類指導,根據其不同位置和優勢劃分為工業經濟區、資源經濟區、生態發展區等3 個區域,避免經濟發展亂用資源和優勢,形成一哄而上的亂象,使以環境保護為重點的地區環境受到破壞。
數據顯示,東源境內萬綠湖水質長期保持國家Ⅰ類地表水,東江水質保持國家Ⅱ類地表水,空氣質量保持國家一級標準,主要污染物 COD、NH3-N、SO2、NOX排放總量嚴格控制在省市下達的總量控制指標范圍內。數據表明,該縣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實現了與環境保護的雙贏。
本報記者 張安定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