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部署今年工作加強監督民生工作
女子舞蹈《碧波孔雀》讓現場觀眾看得如癡如醉。為慶祝河源市“兩會”隆重召開,16 日晚,由南方歌舞團主演的“萬綠之春——歌舞晚會”在市會議中心上演。晚會節目豐富多彩,包括獨唱、舞蹈、獨舞、二重唱等,為現場觀眾帶來一場美妙的視聽盛宴。本報記者 譚興孚 攝
本報訊(記者 謝素德)昨天,市五屆人大六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黃少良代表市五屆人大常委會向大會作工作報告時指出,今年,市人大常委會將強化建議辦理工作問責,適時采取必要的詢問監督等方式,對辦理工作不到位、代表不滿意的建議,責成有關部門重新辦理,努力提高建議的辦結率和代表的滿意率。
報告指出,2010 年,市人大常委會堅持以人為本,關注民生,在督促民生問題解決上邁出了新步伐,一些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今年,市人大常委會將繼續加強對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和民生工作的監督。開展對我市發展學前教育、創建全國環保模范城市、加強城市綜合管理等工作的專題調研,聽取和審議市政府關于推進重點項目建設、關于建設文化河源等工作情況的報告,推動政府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相關工作。
“以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行使職權為重點,加大代表工作力度。” 黃少良說,人大常委會將圍繞全市中心工作和常委會的工作重點,組織代表開展集中視察、專題調研、代表小組活動等,不斷豐富閉會期間代表活動內容,增強活動的廣泛性和針對性,更好地發揮人大代表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同時,加大代表建議的督辦力度。堅持常委會領導帶頭掛鉤督辦,完善代表建議辦理績效評估機制,加強溝通協調,抓好跟蹤督辦,增強辦理實效。選擇關系全局、與人民群眾利益息息相關的代表建議作為重點建議,切實加強督辦,確保建議所反映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代表們在討論政府工作報告。本報記者 譚興孚 攝
去年全市法院共受理各類案件11685件
為“幸福河源”提供司法保障
本報訊(記者 黃仕忠)今年是 “十二五”時期的開局之年,法院工作如何更好地服務科學發展,為促進我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持續發展、建設“幸福河源”提供有力司法保障?昨日上午,河源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楊宗仁在市五屆人大六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報告法院工作時提出,堅持能動司法,繼續深入推進“三項重點工作”,為踐行“三反”理念、實現“三大崛起”提供司法服務。
“ 過去的一年,全市法院共受理各類案件11685 件,辦結 11498 件,同比分別增長7.3%和 8.5%,其中市中級法院辦結2989 件。”楊宗仁稱,市中級法院在全省中院綜合量化考核中取得歷年最好成績,名列全省中院第五,被評為“全省中級法院工作先進單位”。
據介紹,去年全市法院共審結各類刑事案件1040 件1272 人;突出抓好“清理涉法涉訴信訪積案” 活動,全年累計化解信訪案件 1057 件;準確把握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大力提高未成年人罪犯非監禁刑適用率,試點探索“預防為主、幫教結合”的少年審判新模式。同時,去年全市法院累計為 246 件案件中經濟確有困難的當事人緩減免訴訟費143.43 萬元,為符合法定條件的36 名刑事被告人指定辯護律師。市中級法院發起成立了全省首個市級法律救助研究會,為符合條件的當事人提供法律救助6人次。
面對新的一年,楊宗仁指出,法院將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和上級法院、市委的工作部署,堅持“三個至上”工作指導思想,堅持“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工作主題,繼續圍繞“三項重點工作”推動審判質量、效率、效果與形象的全面提升,更好地實現法院自身科學發展。
強化法律監督維護公平正義
去年全市批捕刑事犯罪嫌疑人1486人
本報訊(記者 黃仕忠)昨日,河源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劉祥福在市五屆人大六次會議上報告檢察工作時指出,去年我市全年共批捕刑事犯罪嫌疑人1486 人,起訴1310 人,無錯捕、錯訴和超期羈押案件。依法從重從快辦理了葉百練等6 人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案,劉紅漢等12 人敲詐勒索案等一批大要案,有力地震懾了犯罪。
去年,檢察機關堅持“一要堅決、二要慎重、務必搞準”的原則,加強與執法執紀部門的配合,依法查辦職務犯罪,提高發現犯罪、偵破案件的能力。全年共立案偵查貪污賄賂、瀆職侵權等職務犯罪案件41 件45 人,為國家、集體挽回經濟損失500 多萬元。暢通訴求渠道,妥善處理群眾矛盾糾紛。深入推進檢調對接工作,共成功協助辦理刑事和解案件22 件,對11 件民事申訴案件通過調解實現了“案結事了”。認真做好涉檢信訪工作,強化首辦責任制,堅持檢察長接訪和下訪巡訪制度,建立涉檢信訪風險評估和處置機制,主動把執法辦案向社會矛盾化解延伸,預防和減少涉檢信訪。全年共受理各類控告、舉報、申訴525 件,辦理群眾來信360 件,來訪159 批,息訴率達95%以上。市檢察院被省檢察院評為“全省檢察機關文明接待示范窗口”。
2011 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做好今年的檢察工作,對推動“十二五”時期檢察事業科學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劉祥福指出,全市檢察機關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和全國、全省檢察長會議精神,緊緊圍繞五個“始終”,不斷強化法律監督、維護公平正義、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河源推進“三大崛起”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代表聲音
河源發展要“見物見人”
“加快發展是河源最大的政治,脫貧奔康、奔康致富是我們的主要責任。”前日,在分組討論政府工作報告時,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建華說,在歷屆市委、市政府打下的基礎上,經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河源已經搭上了經濟發展的快速列車,形成了較好的發展勢頭,闖出了一條科學發展,經濟、生態和文化同時崛起的新路子。在經濟崛起方面,“一區六園”已成為河源經濟發展的“主戰場”,“十二五”期間,我市人均GDP 將實現從2000 美元到 4000 美元的跨越,更為實現8000 美元打下基礎。
陳建華表示,河源發展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傳統發展路徑,必須實施反傳統發展路徑,在抓好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民生和生態,發展要 “見物見人”,推進生態崛起。此外,第 23 屆世客會的成功舉辦,奠定了河源在客家世界的歷史和文化地位。“十二五”期間,河源要鞏固和提高“三大崛起”的成果。
堅持做大做優經濟蛋糕
前日,市長劉小華在參加紫金代表團的分組討論時指出,新的一年要不斷做大做優經濟“蛋糕”,注重改善民生,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
劉小華說,“當前,我市的經濟總量還是太小,今后及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必須堅定不移地做大做優經濟‘蛋糕’。”新的一年我們必須始終堅持科學發展不動搖,堅持可持續發展不動搖,堅持抓落實、打硬仗、出戰果不動搖,堅持執政為民不動搖,堅持依法行政不動搖,堅持團結干事不動搖。要著力提升產業競爭力,加快宜居城鄉建設,繼續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建設幸福河源。
讓“菜籃子”拎得更輕松
歐陽培強代表說,如今物價飛速上漲,一些普通家庭根本承受不了。 “如何在下一階段讓菜價、物價長期穩定,值得重視。”歐陽培強認為,政府部門應考慮“應急變為長效”,對于市場要盡量減少流通環節,“就拿市區來說,新市區跟老城區的菜價都不一樣,這就是流通環節的問題,中心市場因為流通環節少,菜價自然就便宜些。”
就人大代表關心的菜價問題,市農業局局長葉春球透露,市政府正規劃在東源高速路路口附近建設河源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建成之后將有利于形成一個大的物流網絡,實現互通有無,保證物價的穩定。本報記者謝素德
代表建議
公務宴會多喝客家黃酒
“將地產酒特別是客家黃酒推薦為公務、商務活動接待用酒,讓政府帶動宣傳弘揚客家黃酒文化。”在市五屆人大六次會議上,張國權等代表建議政府大力扶持我市客家黃酒產業發展,做強、做大客家黃酒品牌。
張國權指出,客家黃酒產業是一個集傳統性、區域性和特色化于一體的潛力優勢產業,在世界客家地區具有廣泛的市場輻射力與文化影響力,是客家人特有的傳統文化產業。據了解,我省有關主管部門及行業協會正在科學布局酒類生產資源發展規劃,致力于推動河源創建廣東客家黃酒生產基地,這是一個十分難得的機遇。
當前,我市客家黃酒產業發展主要存在的問題是:一是認為客家黃酒是婦女坐月子專用酒的消費觀念難于轉變。二是客家黃酒沒有規模、沒有形成行業標準,缺乏龍頭企業來帶動其發展,造成產業結構不合理。三是缺乏黃酒專業人才來支撐行業的科技創新和客家品牌文化挖掘等。
張國權建議:從客家黃酒的歷史淵源、故事傳說、文化名人、客家文化特色等方面加強客家黃酒文化內涵的研究與挖掘,大力開發客家黃酒文化產業項目,通過突出客家黃酒文化來提升河源客家黃酒產業的品牌內涵;政府有關部門牽頭邀請國家、省、行業主管,國內酒類行業專家、學者及企業高層,主辦河源客家黃酒產業振興為主題的創新論壇、會議,制定對客家黃酒產業發展的產業支持政策和發展規劃;政府牽頭組織舉辦河源地產酒文化節,以爭取國家、省酒類行業對河源的了解認同,為河源客家黃酒品牌提升造勢,豐富和升華客家黃酒文化內涵;將地產酒特別是客家黃酒推薦為公務、商務活動接待用酒,政府帶動宣傳弘揚客家黃酒文化。
本報記者 黃仕忠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