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部門“會診”市區黃子洞橋下水浸難題開出“療方”
本報訊(記者 黃仕忠)一下雨,橋下就浸,是何原因?前日,受市領導指示,市交通運輸、公路、財政及源城區等相關負責人,到粵贛高速公路城北互通口西環路黃子洞橋進行現場“會診”, 確認“病因”為路面標高較低,開出的“療方”是將黃子洞河長約450 米的河床往下挖2米。
進入汛期以來,每下一場大雨,位于粵贛高速城北互通口黃子洞橋橋下的路段就會發生水浸,給過往的行人和車輛帶來極大不便。據公路部門的養護人員介紹,該路段也成為了他們的頭痛路。遇到大雨時,積水路段長有120 多米,最寬處有25 米多,積水面積達250 多平方米,積水最深處達40 多厘米。一下大雨時,養護人員都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拉起了警示帶,并放上了鐵制的指示牌指引通過該路段的車輛,但鐵制指示牌往往放到晚上就被偷走了。改用了木制的指示牌同樣也被偷走,讓他們感到很無奈。為排水,公路系統的工人正在路旁開挖一條長約100 多米的臨時排水溝,將路面積水引到路旁的人工河里去。
粵贛高速城北互通口黃子洞橋橋下屢遭水浸,引起了市委書記陳建華的重視。他要求相關部門妥善解決該路段水浸問題。前日,副市長謝春森率相關負責人到西環路水浸路段,尋求解決辦法。經現場“會診”認為,造成此路段積水的主要原因是,受高速公路黃子洞立交橋凈空要求影響,該路段在設計建設時的路面標高較低,公路排水涵管的排水口標高與排入的黃子洞河的常年水位標高基本持平,在大雨時因黃子洞河水位上升,公路排水管也被浸,無法正常排水,致使地勢較低的該路段路面積水。要想徹底解決問題,必須將黃子洞河長約450 米的河床往下挖2 米左右,這樣,高度約在河面下1.4 米的排水管才能排出水來,才不會再次發生水浸。
據了解,下一步相關部門將會拿出初步方案,進行商討,以爭取徹底解決這一問題。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