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受到越來越多河源青少年喜愛
跆拳道正受到越來越多青少年的喜愛。
6 月22 日晚,位于興源路的新東方跆拳道館內,幾十個十二三歲的少年正在練習踢腿,前踢、掄踢、下踢……一招一式,一絲不茍。
跆拳道,以其威猛、瀟灑的姿勢而漸受廣大青少年的喜愛,并因其“禮儀、廉恥、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精神而受到越來越多市民的認同。在我市,練習這一項運動的青少年已達5000多人。
在散打、武術、拳擊等傳統技擊項目日漸勢微的今天,跆拳道為何會受到市民的青睞?為解開這一疑問,記者進行了走訪。
參與人數達5000多人
我市第一家跆拳道館出現在 2005 年。它的創始人是現市跆拳道協會的秘書長謝慶豐。“剛創辦時,一期才有60 多人。”謝慶豐說,當時,跆拳道尚是新興項目,市民對它認識不深,多有誤解。
“我家小孩本來就調皮,學了這個,會不會更好動了?”謝慶豐說,很多家長都抱有類似的疑慮,不愿意把孩子送過來學習。
俠以武犯禁——這是民間對技擊項目的普遍看法。另一方面,與經濟發達的廣州等地相比,“健康運動”還沒有成為市民生活中的必需,“在廣州,家長都想把小孩送去學習,強健身體,但很多小孩不愿意,怕累;在河源就恰好相反。”
由于觀念的禁錮,跆拳道項目在我市的推廣舉步維艱。到2008 年,全市僅有兩家道館,每期招收的學員不足一百人。
2008 年的北京奧運會成為這一項目發展的轉折點。由于中國選手在跆拳道項目上的出色表現,引起了市民對這一運動的廣泛關注和興趣。“更重要的是,很多家長知道了跆拳道是國家大力推廣的一個項目,了解到它的健身價值。” 謝慶豐說,奧運會過后,很多家長都主動把小孩送過來學習,“去年,我們一個班就招收了250多人。”
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市已有 10 家跆拳道館,遍布五縣一區,參與項目的人數有5000多人。
“跆拳”之外“道”的教授
與其它技擊項目不同的是,跆拳道在教授“跆”和“拳”的同時,更注重“道”的傳授。這是它被社會廣為認同和贊賞的關鍵。
“學習跆拳道的第一課,就是禮儀。”謝慶豐說,每個學員在第一次接觸這項運動時,老師都會要求他們“立正,向長輩敬禮”。不僅是在道館內,這些禮儀規范還要求學員在學校、家里和社會上都能始終遵守。“很多家長都向我們反映,小孩學習跆拳道后,在家里懂禮貌多了。”謝慶豐說。
這也是跆拳道能走進學校的重要因素。據了解,目前,我市已有多家中小學在校內開展跆拳道推廣課。
而更讓家長欣喜的是,跆拳道包含的“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精神也在逐漸改變著自己孩子的性格。一個曾姓家長對記者說,小孩在練習跆拳道后,不但“見人很有禮貌,做事自覺,性格也變得堅強、開朗起來”。
謝慶豐解釋說,跆拳道的練習對青少年兒童有著特殊的教育意義,它既樹立練習者忍讓謙虛、禮儀待人的美德,同時培養其英勇無畏、堅韌向上的作風。“平時的訓練很辛苦,大家都能堅持。”謝慶豐說,一個小孩在一個人時可能做不了10 個俯臥撐,但大家一起練習, 50個也能堅持。
另外讓家長比較放心的是,跆拳道讓孩子們能保持一個旺盛的精力,這對學業很有幫助。市二中的林森森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她不但曾榮獲廣東省跆拳道錦標賽女子中學組搏擊賽冠軍,入選跆拳道國家示范隊,去年還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河源中學。
項目發展勢頭喜人
外塑形象,內增氣質——跆拳道的鍛煉和教育價值已逐漸被更多的市民認知,也讓這項運動在我市的發展勢頭喜人。據了解,我市已有10 多人次獲得省跆拳道比賽的冠軍;在2010 年的中韓交流賽上,我市有8 人參賽,5 人獲獎;此外,林森森、廖振鵬還入選了跆拳道國家示范團。
而在今年舉行的廣東省青少年跆拳道錦標賽上,我市也將第一次派代表團參賽。
謝慶豐說,今后將通過節假日推廣、跆拳道進校園等方式,讓跆拳道的價值被更多人所熟知,讓更多人喜愛上這項運動。
本報記者 蔣安春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