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邑紅色河源》舞臺設計成“山體”觀者敬畏
本報訊(記者 蔣安春)前日上午,市體育館內,工作人員把一簇簇青翠的竹子“種”在舞臺上,竹林映襯下,是一個由多重“山體”組合的開闊舞臺。今晚,400 多名演員將在這個舞臺上演繹紅色河源的大型歌舞史詩。
“我們的舞臺,就在‘山’上。” 《千年古邑·紅色河源》的舞美設計梁溪清說,當年,無數革命先輩戰斗在河源的崇山密林中,那么,要有一個大的空間來包容、展示這段紅色歲月,最好的載體自然也是 “山”。在舞美設計之前,梁溪清曾隨編創人員到我市采風,對于他而言,這是一次心靈接受洗禮的紅色之旅。“河源是中國革命策源地之一,這塊土地上走出了很多革命精英,他們的事跡需要人們去記住。” 梁溪清說,這次采風,讓他對河源的山水產生了一種敬畏感,“先烈們能夠扎根在這里創建根據地,很大的一個原因是這里的山水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天然的保護屏障,使革命的星火得以燎原。”
為了表現對這片山的敬畏,梁溪清把整個舞臺設計成一個開闊的、多層次的“山體”。這樣一來, “山”就有了高低起伏感,有了“威勢”,讓觀者產生敬畏。“甚至演員在和‘山’進行對比時,都會給觀眾一種渺小的感覺。”梁溪清說。
在他的設想中,這些“山”并不是簡單地把大自然中的山“搬”過來,而是有語言的,也是一種信息的載體,“比如在表現血田慘案時,山體中會忽然跳出一群人,他們在嗚咽,在聲嘶力竭地吶喊,給觀眾以強烈地震撼。”
如果俯視看,整個“山體”又像是一條蜿蜒的路。梁溪清解釋說,這象征著革命的道路是蜿蜒曲折的,而演員也能夠通過不同層次的斜坡、平面、高空的演區,向觀眾展示一個立體的舞臺空間。為了讓觀眾的情感能與歷史
共鳴,梁溪清在舞美設計中有很多匠心獨運的地方。
在舞臺中間設置了一個巨型的旋轉舞臺,它的作用,就是在一些場景中營造出類似電影蒙太奇的效果。比如在血田慘案這一幕中,當機槍噠噠噠響起時,演員們紛紛倒了下去,這時舞臺開始慢慢旋轉,觀眾能夠從不同角度看到演員們在舞臺上靜止的不同姿態,就像是圍繞著他們在行走,有一種身臨其境感,給人以心靈的震撼。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