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聞網由河源晚報社主辦!新聞網旗下: 在線數字報 | 新少年
          當前位置:河源新聞網 >> 新聞 > 時政要聞 > 閱讀新聞

          客家古邑“文化崛起”之夢逐漸鮮活

          客家文化公園奠基。

          恐龍博物館。

          專家學者考察研究河源“文化元素”。

                近日,我市公布了第三批市級文保單位,共有64 處文物點收錄其中。引人關注的是,此次收錄的文物點數量近乎前兩批市級文保單位總和的三倍。

                這個細節,凸顯的是我市在大力發展文化事業上的堅定決心。

                2006 年以來,“文化崛起”這個口號,從受人質疑到漸漸響亮,直至形成一股浪潮,反映的,恰是河源的“文化覺醒”之路。

                “經濟落后不代表文化落后,如果文化落后,就將永遠落后。”從市委書記陳建華關于文化建設的諸般思考中,可以窺見我市在建設“文化河源”上的一種源動力,一種態度,一種信心。

                這份信心,讓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河源不再妄自菲薄,也讓客家古邑的“文化崛起”之夢漸漸鮮活。

          文化建設篇 “三根”理念成為指導綱領

               如果說,喚醒民眾的“文化覺醒”是意識上需要解決的問題,那么,怎樣實現河源的“文化崛起”就是一個現實問題。對此,市委書記陳建華提出了“文化遺產是根源,文化設施是根基,文化人才是根本”的“三根”理念,這成為指導河源文化建設的總綱領。

          文化遺產:每年投入1600萬元進行保護

               2010 年,我市完成了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田野調查工作,全市登記錄入文物點2673 處,新發現2207 處。而就在同一年,有兩項關于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舉措值得記憶:一是我市著手編纂《河源市文物普查匯編》;二是市政府出臺文件,決定從2010 年開始,市、縣財政每年安排1600 萬元,用于文物古跡、名人和歷史紀念館、古村落古民居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

                直接推動這兩件事的人,正是陳建華,他的一個重要身份就是 “市文物保護委員會主任”,由市委書記擔任這個職位,是迄今為止的全省唯一一例。

                “文物是文化的載體和歷史的見證,如果現在不著手進行文物的保護和修繕,多年以后很多文物可能慘遭破壞或者消失,那時的保護難度和成本都將大大超過現在,甚至不可挽回。”陳建華對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視,成為文物修繕熱潮在全市興起的重要推動力。龍川佗城、和平林寨、蘇家圍等一大批文物點重獲新生。而按照有關規劃,到2020 年,全市文化遺產的完好率將達98%以上。

                6 月初,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改辦主任賴斌到我市調研時高度評價了我市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河源的文化建設亮點多,已形成具有河源自己特色的文化體系,尤其是在文物保護、開發和利用方面,是全省做得最好的地級市之一。”

          文化設施:客家文化公園一期將動工

               我市推動文化設施建設的一個大手筆就是修建一個占地面積 135 公頃的客家文化公園,內含“三館一閣”:客家古邑博物館、規劃展覽館、圖書館、觀景閣。據悉,該公園將于9 月進場施工,首期工程將于春節前開放迎客。

                客家文化公園是我市規模最大、檔次最高的城市主題公園。除此之外,東江文化公園、恐龍文化公園、河源文化藝術中心等一大批代表河源文化形象的重大文化設施項目正在規劃中,一個覆蓋市、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的四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也已初步形成。

                2010 年11 月,投入資金6300 萬元、占地面積3000 平方米的河源恐龍博物館開館,展出了1.6 萬多件珍貴文物;同時,世界上最長的恐龍雕塑群——“恐龍夢幻世界” 竣工。這兩項工程,讓我市“中華恐龍之鄉”的品牌熠熠生光。

          文化人才:財政總支出三分之一用在教育上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人才資源是確保文化事業發展的第一資源。

                文化崛起,教育先行。陳建華說,教育是關系河源百萬民眾的民生之本,是實現河源率先崛起的動力之源,要實現文化崛起,就必須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以教開智,以文“化”人。

                我市的財力有限,但是“小財政辦大教育”的決心不變:從 57.39%到87.06%,4 年間我市“ 普高”完成了“三級跳”,提前一年實現了“普高”目標;10 平方公里的東江教育城拔地而起,在校生5 萬人; 2008 年至今連續4 年,市委書記、市長率隊赴華師攬才;待遇留人,在全省率先實現教師工資、福利待遇 “兩相當”……

                值得關注的是,2008 年以來,我市財政每年總支出的1/3 用在教育上,每年教育投入的增長遠遠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

                另一方面,在對本地文化人才的保護上,我市也不遺余力,已認定和公布了市第一批、第二批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共55 人。

                此外,為了延續河源的文化血脈,“讓民間藝術進校園”已成為各級政府的共識。從2008 年開始,紫金縣在縣城第一、二、三小學建立推廣普及花朝戲藝術示范點。在和平縣城,已有10 多所中、小學的學生至少會一種民間藝術,龍舞進了四聯中學、貝墩中學,獅舞進了四聯中學,腰鼓舞到了陽明中學,秧歌到了和平中學,碟子舞進了陽明三中,每個學校都有了自己的特色表演隊。

          文化覺醒篇

                           從“妄自菲薄”到“敝帚自珍”

               幾天前,記者前往龍川縣四都鎮采訪,和該鎮宣傳干事陳學敏閑談時說起上個月在市體育館演出的大型革命歌舞史詩《千年古邑·紅色河源》,他感嘆地說:“看了才知道,原來河源還有這么豐富的紅色文化,這么多蕩氣回腸的革命故事。”

                類似的感慨,記者已不是第一次聽到,特別是近幾年來,關于河源的深厚文化底蘊,不僅讓外來者贊羨,也讓很多河源人都有了一種“出乎意料的驚喜”。“出乎意料”的原因,在于以前很多市民對此一知半解,甚至妄自菲薄。

                幾年前,當陳建華拋出河源是“嶺南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中國革命的策源地之一”這個“兩地文化論”時,質疑者很多,一些本地的市民對此也很不理解:河源剛剛在全省擺脫“后無追兵”的尷尬局面,這個時候花大力氣來搞文化建設,是不是本末倒置?

                要打消這個疑慮,不僅要在經濟發展上有所建樹,更重要的是要從根本上消除普通市民甚至一些政府人員的“唯GDP經濟至上論”。對于這一點,陳建華很清楚,他不止一次的在各種場合對“文化”和“經濟”之間的關系作出闡述:“如果說經濟已經發展得很好了,那是不是不搞文化了?是不是等人均GDP達到1萬美金再來搞文化?恐怕那時候就晚了。經濟落后,只不過是暫時落后,但如果教育落后、文化落后,一個地區將永遠落后。” 這個觀點能否得到認同,一個關鍵因素是民眾自身能否從文化建設上嘗到甜頭,自然萌發參與文化建設的自覺和熱情。

                事實證明,一系列關于文化建設的有力措施的實施,讓很多市民得到了實惠,看到了“文化”這個軟實力所產生的強大效應,一股來自民間“文化覺醒”的力量開始和政府力量組合在一起。今年4 月,記者前往龍川縣佗城鎮采訪,該鎮鎮委書記陳文中自豪地告訴記者,在佗城的改造過程中,來自龍川本地和客籍企業家捐助的資金達到了1000 多萬元,而村民們也自發籌資,修繕了當地數十間明清姓氏宗祠。

          文化產業篇

                     主打“恐龍”和“花燈”兩張牌

               去年,我市出臺了《河源市建設文化河源規劃綱要(2011——2020 年)》,提出大力實施文化河源建設“八大工程”,其中,“實施文化產業培育工程”是重要一項。

          發揮五種文化優勢

                我市發展文化產業,有得天獨厚的五種文化資源優勢:歷史文化、客家文化、恐龍文化、紅色文化和生態文化。這些資源優勢,可以通過采用新材料、新方法、新工藝,發展成集文化研究、文化創意、演藝娛樂、影視制作、動漫游戲、數字出版、旅游休閑、特色工藝品加工生產銷售于一體的文化產業。

                按照規劃,我市將建設一批特色文化產業基地和文化產業園區,如:河源恐龍文化產業園、河源報業文化產業園、客家釀酒文化產業園、秦漢趙佗文化和東江客家文化產業基地等。

                此外,依托豐富多彩的文化資源,我市還著力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影響、有效益的文化風情景區。其中,將重點抓好佗城古城、新港客家風情鎮、林寨古村、源城太平風情街、忠信花燈街和紫金宗祠文化街等項目建設。

          主打“恐龍”“花燈”牌

                在文化產業建設上,“恐龍文化”和“花燈文化”成為目前我市主打的兩張牌。

                據了解,早在2007 年,我市恐龍大文化產業已經啟動:一期以“元元”為主打的文化旅游產品已問世,一部長篇報告文學《龍殤》初稿已經完成,一部52 集動漫電視連續劇《小巨龍元元》已在制作中,一個面向世界的恐龍文化網站正在籌建……

                而今年3 月,備受關注的“虛擬河源恐龍世界”一期也完成了建設,目前正在進行內部測試。

                在花燈產業上,“燈俗經濟”的效益已經初顯。經過工藝改良,一批精致小巧、不怕雨淋的忠信花燈已廣泛被應用于節慶活動、旅游觀光、裝飾觀賞等,成為市場新寵。






          上一篇:省長黃華華充分肯定河源經濟社會發展所取得成效
          下一篇:副省長雷于藍高度評價我市文化產業發展狀況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更多 >>

          熱度排行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案例展示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老司机67194精品线观看| 99re在线视频观看| 日韩在线中文字幕| 人妻少妇精品久久| 精品欧美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做受免费视频| 91在线老王精品免费播放| 大佬的365天第三季完整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99青青精品免费观看| 日本天堂在线视频| 久久亚洲sm情趣捆绑调教| 日本理论片午午伦夜理片2021|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尤物| 欧美第一页在线|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毛片网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国产另类视频| 未发育孩交videossex| 亚洲欧美日韩中另类在线| 杨幂精品国产福利在线| 乱人伦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网| 欧美videosdesexo肥婆|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孕妇 | 美女AV一区二区三区| 可以看女生隐私的网站| 狠狠色丁香九九婷婷综合五月| 亚洲麻豆精品果冻传媒| 欧美人欧美人与动人物性行为 | 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黄成人免费网站大全| 亚洲欧洲精品在线| 日韩在线视频二区| 久久久久香蕉视频| 女人双腿搬开让男人桶| 三级国产三级在线|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看| a毛片成人免费全部播放| 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不卡757| 6080夜福利|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一区| 高清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猛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