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項目聚集助推河源產業“核變”
廣東漢能生產車間,技術人員正在緊張調試各項技術指標,為明天投產做足準備。
廣東漢能引領全球硅基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發
世界最大的制造商在河源
廣東漢能光伏有限公司是漢能控股集團于2009 年在我市高新區總投資210 億元人民幣,規劃用地66 萬平方米,年產1000MW薄膜太陽能電池的制造和研發基地。
廣東漢能將要投產的硅基薄膜太陽能電池是非晶-微晶薄膜疊層電池技術,比多晶硅、單晶硅先進,并融合第一代太陽能薄膜電池技術,兼具兩代技術的優點,成本大大低于多晶硅、單晶硅太陽能電池,具有原材料豐富、平均發電量高、弱光響應好、適合光伏建筑一體化等諸多優點,即使是在室內和陰天,非晶-微晶硅疊層太陽能薄膜電池都照樣能發電。太陽能玻璃進入潔凈生產車間,經過玻璃投料、磨邊清洗、激光等離子化學電擊、輻射反壓等工序后,就完成了核心的多層鍍膜,成為了硅基薄膜太陽能電池。
據介紹,硅基薄膜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能達到8%,其發電成本就與多晶硅、單晶硅太陽能電池相當,而漢能生產的硅基薄膜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超過10%,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
全部投產后,漢能將成為全球最大規模薄膜太陽能電池產品制造商,也將成為全球技術最領先的硅基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發基地,可年產1000 兆瓦硅基薄膜太陽能電池,產值100 億元,整個園區將形成上百億元的產值,稅收超過10 億元,最重要的是將帶動上下游相關聯產業發展,這將遠遠超過漢能自身的產值。
目前,首期產能為年產550 兆瓦的硅基薄膜太陽能電池,設備安裝已經完成。11 月8 日,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產線調試成功,調試產出的太陽能電池的轉化率穩定,而且超過預期目標。11 月19 日,正式投產的第一片太陽能電池板將走下生產線,一期項目年產值可達60 億元。明年3 月,第二條由瑞士進口的生產線將投產,兩條生產線的產能達到0.55GW(550 兆瓦)。未來,廣東漢能的產能將達到2GW(2000 兆瓦),占到全國的1/2。
中興通訊建設工地一派繁忙景象。
中興通訊河源基地定位全球制造中心
打造新電子“航母”
中興通訊是中國最大的通信設備上市公司,是全球領先的綜合通信解決方案提供商。公司通過為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電信運營商提供創新技術與產品解決方案,讓全世界用戶享有語音、數據、多媒體、無線寬帶等全方位溝通。2010 年7 月,中興通訊(河源)生產研發培訓基地正式落戶河源,并將建成中興通訊全球最大生產基地之一。
將于19 日奠基的中興通訊河源基地占地 200 萬平方米,是該公司大批量生產的主要生產物流基地,主要承擔公司手機產品、有線產品、無線產品等移動通訊系統及其軟件的生產,是集生產、研發及培訓為一體的綜合性生產基地。全新設計的物流配送系統、大幅提升的自動化水平、管理一體化的信息系統、創新理念的綠色環保設計、全方位的人文關懷設計都是該基地的亮點。
項目全部建成后,將成為中興通訊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整體布局與規劃最完備,環境最好的綜合性基地,亦將成為河源地區標志性的龍頭企業,可滿足中興通訊未來10年的發展需求。據介紹,中興通訊河源基地在設計之初就定位為新模式、大規劃、高標準、全流程的全球制造中心。同時,中興通訊也希望以河源基地建設為契機,整合集團現有生產物流配送體系,提高物流服務水平,有效減少原材料和在制品庫存,建設一體化生產物流管理體系,降低物流總體成本。預計在基地建成后公司單位面積發貨額提升50%以上,人均產出效率提升20%以上,物流整體效率提升30%以上。整個項目預計投資約100 億元,建設廠房面積達120 萬平方米,建成投產后年產值預計達到千億元以上,每年為地方政府貢獻10 億元以上利稅。同時中興通訊在河源生產基地需求4 萬多名制造員工,還將吸納外包服務型大專以上人才數千名,將給河源當地的大中專學生帶來就業機會,帶動第三產業的發展。目前,數十臺挖掘機和運輸機,正在加速為中興通訊河源基地建設項目進行土地平整。首期工程預計在2013年6月投產。
巴登城鳥瞰圖。
東江·巴登城打造現代服務產業創新示范
將實現三方“共贏”
東江·巴登城(DD 莊園)于2010 年12 月正式落戶河源,是深圳市人民政府、廣東省發改委推薦的廣東省“雙轉移”重點示范項目。項目選址在源城區高埔崗和埔前鎮周邊的丘陵山區,緊鄰粵贛高速,距市區15 公里,占山地面積4.6 平方公里,由深圳聯合金融集團、DD集團、云南城投集團斥資45億元建設。
項目以“客家文化+生物農業+服務外包+ 健康度假”為理念打造現代服務產業創新示范,包括3 莊園、2 小鎮、2 公園、2 農場、4 酒店、4 學院、4 基地等60 余項亮點產品。擬建20 公里體驗綠道,18 公頃候鳥濕地,2 平方公里自然生態林,打造中國生物圈示范工程。前期主要規劃建設客家溫泉小鎮,以展示客家人薪火相傳的變遷為核心,以獨特山水環境、地域傳統文化為基礎,以客家文化、土樓文化、溫泉文化、佛教文化、演藝文化等多元文化為內涵,構筑獨具特色的客家土樓溫泉小鎮,打造集傳統文化與地域文化相融合的生態旅游文化。
東江·巴登城的建設填補了我市無高檔次旅游度假產品的空白,有利于產品優化升級,同時,該項目的建設及其后來的旅游休閑活動的運作過程,將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為周邊地區帶來直接社會經濟效益,實現政府、企業及社會三方“共贏”。
據介紹,項目開發遵循整體規劃、分期建設的原則,分三期、五年規劃建設,首期投資20 億元。項目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預計在15 年期間將實現稅收約63 億元,解決就業崗位約3000-5000 個,帶動相關產業經濟 1:7 的放大效應。
目前,東江·巴登城的整體規劃設計方案已基本確定,項目土地報批、環評立項等各項準備工作全部完成,將于本月19 日正式動工建設。預計2013 年下半年項目一期對外試營業。
東江商貿物流城效果圖。
東江商貿物流城將吸引萬余中小企業進駐
可提供5萬個創業機會
東江商貿物流城是華南城集團在我市紫金縣投資建設的重點項目,規劃占地約1 平方公里,總投資約40 億元。項目將充分依托河源連接珠三角地區和粵東北、江西、華中地區的交通樞紐優勢,計劃建成集工業原材料、小商品及相關產品的展示交易、信息服務、商貿、物流配送、倉儲、會展、物業管理以及金融結算等功能于一體的超大規模綜合商貿物流平臺。
項目的開發建設將填補河源市工業原材料專業市場空白,并致力于為河源以及廣大粵北地區的生產制造業建立基礎性服務平臺,提供一個良好的國際性商貿物流平臺,構建現代物流服務基地,發展高端生產制造服務基地,縮小河源及粵北地區在生產制造服務業、現代物流業與東部沿海地區之間的差距,提高河源及粵北地區參與區域性國際經濟技術合作能力,提升河源及粵北地區現代物流業的競爭力,加快推動區域產業發展和經濟轉型。
建成后的東江商貿物流城,將吸引約 8000-15000 家中小企業入駐,可提供5 萬個創業機會,10 萬人的就業機會,這將極大地緩和目前紫金及河源地區新增勞動力的就業壓力,刺激當地消費和服務業的發展。
考慮到進入項目的商戶和企業中的家屬和其他服務人員,項目完全建成后,將形成一個超過10 萬人口的新興經濟衛星城。在項目完成四期建設后,預計年交易額將突破300 億元,并在3 年內可以達到或超過400 億元,稅收貢獻可達10億元以上。
項目分四期投資建設,建設內容主要包括綜合市場、商業配套及綜合物流三大塊,其中一期規劃用地660 畝,計劃投資10 億元。目前,項目開工的各項準備工作全部完成,將于本月18日正式動工。
本版文圖 謝素德 胡青松 陳仕平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