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城試水政府購買社工服務 一社工崗位6萬元/年
首個社工站緣起
社工,是服務于他人和社會的專業化、職業化的活動。它有兩重指向,一是指幫助人和解決社會問題的社會工作;二是指社會工作者。
社工事業在我市起步是有跡可循的。據介紹,社會轉型期,要解決各種社會問題和矛盾,僅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夠的,隨著政府職能的轉變,大量的社會管理和服務將由社會組織承擔,大量的社會問題需要具有專業知識的社工去解決。
早在2008 年,廣東省就提出先讓廣州、深圳、東莞等城市作為試點探索社會工作,經過幾年的探索,社工事業在這些城市發展得已較為成熟。2011 年全省民政工作會議要求,今年7 月份,粵東、西、北地區各市至少選定1個縣(市、區)和1個民政事業單位開展社會工作試點。結合我市自身實際情況,市民政局選定源城區作為我市社會工作綜合試點區,市社會福利院作為民政事業試點單位。(早前相關報道詳見 http://www.hynews.org/news/2011/1207/article_22337.html)
政府試水購買服務
在市福利院社工站這一項目中,我市首次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來推動社會工作。所謂的“ 政府購買服務”,就是政府將原本直接提供的公共服務,通過撥款或招標的方式,交給有資質的社會服務機構完成,并根據服務的數量和質量支付費用。
據源城區民政局副局長李晨蕾介紹,此次民政部門投入 20 多萬元,向廣州市大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購買項目服務,其中包括了5 個社工崗位中的2 個,每個社工崗位6 萬元/年的付費標準。其他3 位社工是獲得資質的市福利院原有職工。
我市社會工作基礎薄弱,目前,全市獲得社工資質的本土人員僅有17 人,且多數在進入了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與社工毫無關聯的其他工作;全市沒有一家社工服務機構。這是我市選擇向廣州社工機構購買服務的原因之一。
“ 也是為了看他們怎么做”,李晨蕾說,這次合作重在引進經驗。
到底什么是社工
蘇珊,市福利院社工站的社工之一。在此前兩年,她在深圳一所學校做社工。她的從業經歷或許可以告訴我們什么是社工。
蘇珊說,市福利院社工站的運作體系與深圳等地一樣,是“政府牽頭,社會組織運作”。作為社工機構派駐的社工,她既不是政府公務員,也不屬于市福利院!皠傞_始做社工時,我也很難接受這種有點像外人的角色,但正是要跳出制度之外,才能讓社工保持中立的立場去辦事,”蘇珊說,就像一個人寧愿選擇向陌生的網友傾訴而非朋友一樣,社工這種第三方角色更容易被服務對象接受。
根據大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與市福利院協商制定的為期 2 年的項目計劃,市福利院社工站設置了個案室、手工坊、小組活動室等功能室,蘇珊她們會定期組織老人開展活動,例如教老人做手工藝品、搞運動會等。“搞一些活動、玩一些游戲,這樣子也不能完全稱之為社工工作……我們更主要的是‘助人自助’,即是幫助服務對象學會自己幫助自己。”蘇珊向記者點出社工的核心價值理念。
她說,幫助他人學會自助不是短時間能實現的,于是,社工作為一種專業化的受薪職業而存在就顯得十分必要,這也讓社工與志愿者、義工有了區別。志愿者、義工一般是自愿貢獻自己的時間、精力并無償參與社會服務的人員,他們不一定要像社工一樣具備專業的知識和技術、持有從業資格證書。
從9 月下旬第一位社工進駐,蘇珊她們已與福利院的老人接觸了一段時間并開始幫助老人,但由于社工是屬新性的事業,社會以及老人們目前還不太能理解她們的工作。而讓人理解社工,是蘇珊她們先要做的事。
政府將培育扶持社工
蘇珊是連平縣忠信人,2009 年畢業時,她預想,社工在河源出現至少是5 年后的事,結果今年6 月份,就傳來河源市福利院社工站將要成立的消息,這著實讓她“很驚訝”,也讓她萌生了“為家鄉做點事”的想法。
不過,河源社工事業正在起步階段,由深圳回到河源,對她而言,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培訓、參觀學習、分享、交流等無形資產的流失。
民政局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將在試點的基礎上,出臺加強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規范性文件,建立社會工作人才培養機制,將社會工作逐漸擴展到社區、教育、司法、勞務、信訪等領域。
對此,李晨蕾認為,培育發展社工市場應是其中的重點,包括鼓勵相關人員參加全國的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培育扶持民間社工服務機構等。
本報記者 黃曉晴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