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與技校齊邁步
講述人:梁秋生
職務:市高級技工學校副校長
在職時間:16 年
學校從省二類學校、省重點技校一步步到國家重點技校、高級技工學校,如今正接受2011 年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師范學校公示評估;從原來的掛名辦學,沒有校舍,到如今擁有占地面積達330 畝的校園,足夠的校舍和齊全的教學設備;招生人數從原來的每年200 多人,到現在每年3、4 千人,在校生突破8000人……
學校一步步在發展,我的生活也跟著一步步在變化。記得1992 年我們校址是在東源農校,掛在它的名下辦學,沒有校舍,教職工只有幾個人。那時的職工宿舍是普通的瓦房,大風一吹,還“咯咯”作響,還有很多灰塵隨著往下掉,桌椅每天都得擦才行。
后來,學校在農校旁買了一塊地建新校,1992 年9 月我們就開始往新校搬,當時還給我分配了一個房間作為職工宿舍,房間雖然小,但是條件比原來好多了。接著在1995 年,學校建了一棟職工宿舍,分了一套房給我,住著更方便、更寬敞了。
到了2002 年,由于學校面積小,地理位置又偏僻,辦學環境的限制讓學校發展一度進入了低谷期。幸運的是,在2004 年政府調研時,市政府決定為了學校能更好地謀求往外發展,在現在的東環路給學校劃了一塊地,撥款籌建新校區,于是學校就搬到現在這里了。而我隨著學校在大學城旁的學府花園買了一套房子。住的地方離得學校近,我一般就走著來學校上班,每天晚飯后沒什么事在大學城里繞著校道散散步,感覺在這里生活很滿足、很享受。
隨著學校發展,改變的還有學校配備的辦公室。現在學校的辦公樓很大,分配給我的辦公室,除了辦公設備齊全,還有一套招待來客的茶幾、沙發等配備,以前學校的辦公樓是小小的一棟五層水泥建筑,而辦公室只能是一個小小的房間。
背景:
目前,全市中等職業教育均衡、協調、持續、健康發展,走出了一條山區職校辦學的新路,步入了規模與質量同步發展的良性軌道。據統計,中高職院每年為我市輸送過萬技能型人才,畢業生就業率達96%以上。我市現有普通高等職業院校1 所,中等職業學校17 所,其中國家級重點4 所,省級重點3 所,優質學校7 所。中等職業學校全日制在校生約4.2 萬人,占我市高中以上教育“半壁江山”,已成為我市培養中高技能人才的“蓄水池”。
本報記者 謝素德 黃春燕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