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菜賤傷農之后果賤傷農現象又起 網民認為政府該出手
繼菜賤傷農之后,現在出現柑果傷農了(詳見http://bbs.hynews.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35562&highlight=%B6%AC%B9%CF)。為什么受傷的總是農民?竊以為,農民作為單一的個體,在種養方面存在盲目跟風的問題,由于無法及時、準確掌握市場信息,很難對市場需求進行預測,難以規避市場風險。
去年冬瓜價格高引得珠三角等地的菜農紛紛種植,導致珠三角以及我市周邊市場供應飽和,于是我市的冬瓜就無人問津了。滯銷了,全城聯動來“救市”,雖然可以讓農民減少部分損失,但農民的獨立判斷能力并未提前。所以,相對于各界的“救市”行為,相關部門更應該做的是加強信息的搜集與傳播,對農民的種養進行正確導向,讓市場運作得更加有效率。
—— 網友王五摘自河源民生論壇
農民處在產業鏈的底端,議價能力最弱,但他們的利益卻沒有得到較好的保護。果蔬滯銷和價格不穩定如同一枚硬幣的兩面,保護農民也就是保護消費者。
要改變果蔬滯銷這一局面,需要盡快真正實現農超對接,減少果蔬的流通環節,降低果蔬的流通成本。建立細分的專業化的行業協會。減少不合理收費,降低流通成本。即便如此,果蔬滯銷現象仍然無法完全避免,政府根據市場情況合理補貼菜農也是有必要的。
——網友豬正龍摘自河源民生論壇
果農的淚腺,主要集中在農戶市場信息不靈,無法掌握市場規律,生產適銷對路的農產品。要止住果農的淚水,關鍵在提升農戶的市場參與度;而提升他們的市場參與度,除了農戶自身的努力之外,需要政府等社會各方援手相助。當前,一些部門正嘗試著通過農超對接、培養農產品經紀人來解開“物賤傷農”死結,這種做法可以在一定程度改變以往農戶只問種植不看路的缺憾,值得贊賞。
果農的眼淚何時不再飛?答案在農戶利益得到保障之時,否則,這樣的悲情故事還會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
——網友徐家槍摘自人民網
欄目主持:張濤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