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師10多年來自帶干糧到學校教書苦心培育孩子成才
他沒有右手,但仍選擇教師崗位,左手也寫得一手好字;他十多年來自帶番薯或黃豆在學校當早餐和午飯,省吃儉用供三個孩子上學;他每天早晚都和三個兒子一起晨誦晚讀,堅持寫工作日記50 多本……如今,他苦盡甘來,大兒子考取華南師范大學教育學碩士,二兒子畢業于中山大學醫學院,小兒子獲得中國科學院碩士學位,他就是紫金縣鳳安鎮下石小學教師陳質良。
自帶干糧10多年
本以為可以平平靜靜做個教師一輩子,沒想到1978 年,30 歲的陳質良卻在一次意外中沒了右手。“左手持筆是否能繼續做好教書育人的工作?”陳質良說,作為一名教師,無論是備課、講課,還是批改作業和試卷,都需要寫一手好字,經過慎重考慮,他選擇繼續從事教育工作,從零開始,練習左手寫字,右手干活,經過一番苦練后,他左手寫出來的字工整秀美,絲毫未影響教學工作,家中的農活也是干得又好又快。
學校伙食不好,陳質良要自帶干糧?當然不是,三個兒子讀書期間,學費和伙食費比他一年的工資還要高。為了節省開支,他不再到學校飯堂開伙食,自己從家里帶番薯或黃豆等雜糧當早餐和午飯,這樣的生活一過就是十多年。哪怕飯堂的師傅多次主動提出可以免費給他的番薯和黃豆添油添料加工下,他都不答應。他認為自己沒出錢,就不應該占學校的便宜,自己為人師,為人父,不能因為貪小便宜而造成不好的影響。每年寒假和暑假期間,他選擇留校值班,陳質良說,他很需要每晚5 元的留守補貼費。
苦心教子成才
子女的教育問題一直讓不少家長頭痛,但是陳質良卻有一套獨特的教育方法。為了幫助子女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他幾乎每天早晚都和孩子進行晨誦晚讀,并堅持寫工作日記,對每天的工作情況進行總結,成了三個兒子寫學習日記的榜樣。現在他家中的工作日記和孩子的學習日記有50多本,占了半個書架的空間,家里至今還貼滿了三個兒子因成績優秀而獲得的獎狀。
愛學習的人自然喜歡書籍。陳質良立下規定,不能賣舊書,“書再破也不是破爛,不能當做破爛賣,但可以送給有需要的人”。他寧可節衣縮食,也要給孩子多買些書,熟悉陳質良的人都說,“陳老師孩子的衣服比別家孩子要粗糙些,但是書要比別家孩子多些。”
如今,陳質良熬過了最艱難的日子,三個兒子都學有所成。親朋好友、左鄰右舍都稱贊陳家三個孩子懂事勤勞,品學兼優,陳質良卻依然在關心他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
本報記者 高潮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