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探索建立大病保障機制
本報訊(記者 蔣安春)記者從市醫改辦獲悉,今年,我市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中,將探索建立大病保障機制。
為切實解決重特大疾病患者因病致貧的問題,我市將通過研究制定重特大疾病保障辦法,積極探索利用基本醫保基金購買商業大病保險或建立補充保險等方式,有效提高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同時,將全面推開尿毒癥、兒童白血病等8 類大病保障,將肺癌、甲亢等12 類大病納入保障和救助試點范圍。按照有關規定,從今年起,政府對居民醫保和新農合的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240 元,個人繳費標準相應提高,人均籌資達到300元左右。
同時,為提高保障水平,職工醫保、居民醫保政策范圍內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分別提高到當地職工年平均工資的6 倍以上、當地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 倍以上,且均不低于16 萬元;新農合政策范圍內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提高到全市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的 8 倍以上,且不低于15 萬元。居民醫保和新農合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支付比例達到75%左右;逐步縮小與實際住院費用支付比例之間的差距,門診統籌支付比例進一步提高。此外,醫療救助范圍將進一步擴大,低保對象、五保戶、低收入重病患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殘疾人、低收入家庭60 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等困難群體,政府將全額資助其參加居民醫;蛐罗r合。
據了解,改革醫保支付制度也是今年醫改的重點。我市將積極推行按人頭付費、按病種付費、按服務單元付費、總額預付等支付方式改革,逐步覆蓋統籌區域內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并結合支付方式改革,探索對個人負擔的控制辦法;將符合條件的私人診所等非公立醫療機構和零售藥店納入醫保定點范圍。同時,鼓勵使用中醫藥服務,引導群眾首診到基層。
為方便群眾就醫,我市將以病人為中心、以服務為導向,簡化掛號、就診、檢查、收費、取藥等醫療服務流程,積極推進區域統一預約掛號平臺建設,普遍實行預約診療,開展“先診療、后結算”,縮短病人等候時間。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