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客家文化學院成立 致力于研究弘揚和振興客家文化
嘉賓參觀客家酒文化館內的釀酒工序雕刻。本報記者陳仕平攝
各式美食吸引眾多市民。本報記者譚興孚攝
本報訊(記者 周秦)我市有了研究、弘揚和振興客家文化,打造客家文化品牌的平臺。作為中國第二屆客家文化節的重要內容,“客家文化學院”于19 日上午在河源職業技術學院正式掛牌。市領導吳善平、朱蔚蔚、張國權與有關專家參加了揭牌儀式。
據悉,三友集團與河職院共建的客家文化學院,是我市第一個校企合作學院。學院將依托河職院相關專業,下設客家文化、客家美術與音樂舞蹈、客家美食、客家黃酒、客家旅游等研究機構。
學院將成為致力于客家文化研究、保護和發展,以及研究成果的轉化和開發的重要載體,通過院企合作,為客家文化傳播培養人才,提供高水平交流平臺,包括培養黃酒制造工藝的技術人才。“河源有了研究、弘揚和振興客家文化,打造客家文化品牌的很高平臺!奔螒獙W院客家文化研究院院長房學嘉表示,企業參與支持文化研究,并建設產學研究基地,有助于提升研究平臺。
“客家文化是我們企業文化的靈魂,而傳承和弘揚客家文化需要更多人,特別是需要年輕人參與!笔姓䥇f副主席、三友集團董事局主席張國權表示,設立學院有助于推進河源客家文化事業發展,也是企業文化發展的必由之路。河職院黨委書記高仁澤表示,“在整個客家特色中,我最想的是客家菜!笨图椅幕瘜W院通過和阿具土菜館合作,探尋在當下社會,客家菜如何體現新的社會價值和市場價值!皩W校和三友集團合作研究客家黃酒,要搞出實在的東西。”高仁澤說,準確定位企業的客家文化符號,把包裝做精做細,使客家文化符號能轉化為商業價值。
筆架山下酒飄香
“客家黃酒之都”暨“客家酒文化館”揭幕
本報訊(記者 周秦)筆架山下的新豐江漁村美食街將更加醉人。作為中國第二屆客家文化節的重要內容,“客家黃酒之都”暨“客家酒文化館”于19 日正式揭幕。省酒類行業協會秘書長彭洪宣讀《關于授予河源市廣東“客家黃酒之都”的決定》,市領導吳善平、謝春森、張國權等參加揭幕儀式。
近年來,我市深入實施“生態經濟、宜居城鄉、善治河源、文化河源” 四大戰略,致力改善投資發展軟硬環境。400 多平方米的“ 客家酒文化館”,分為客家黃酒展區和客家文化展區,建筑主體是青瓦白墻,是典型的客家風格民居。創建“客家黃酒之都”,建立“客家酒文化館”就是實施文化河源戰略的重要內容之一。
副市長謝春森說,河源傳承著秦漢2000 多年的釀酒文明,有優質的釀酒天然環境,十分適宜發展釀酒等對生態環境要求較高的綠色生態產業。
“客家酒文化館”的建立,是我市宣傳客家黃酒釀造歷史的重要窗口。謝春森說,“通過這個窗口,可以看到客家人勤勞儉樸、聰明智慧的品格,能領略到客家黃酒發展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深刻的歷史淵源!
據悉,我市釀酒業經過多年發展,已形成年產客家黃酒5 萬噸以上,白酒、露酒各3萬噸以上的規模,酒類從業人員達1.3萬人。2011年,全市酒類生產商品量超過5 萬噸,同比增長 20%;銷售額近5億元,同比增長57.8%。
謝春森說,我市今后將圍繞打造 “中國客家黃酒生產基地”這個目標,創新思路,加快建設,讓河源的客家黃酒盡快走出廣東,走向世界。
各地美食匯河源
客家美食嘉年華活動啟動
本報訊(記者 吳志堅)昨日,第九屆客家文化旅游節客家美食嘉年華在市區文化廣場正式啟動,活動將持續到本月25 日。來自全國各地200 多家特色美食、美食名店,以及朝鮮打糕、印度飛餅、西班牙拉丁果等國際知名代表美食紛紛亮相本屆美食嘉年華,讓廣大市民大飽口福。
記者從活動現場了解到,今年的展位規模超過了200 個,安排了本地的星級酒店、知名連鎖單位、特色風味小吃、旅游特產、旅游景點推介等,現場正宗的河源風味大放異彩。另外,本屆活動還引入了全國乃至國際的各大知名代表美食,系統地展示了全國各地特色小吃,真正讓市民不出河源吃遍中華美食。為進一步豐富美食嘉年華的內容,今年還增加了其他亮點活動,諸如 2012 河源市“十佳金牌客家私房菜” 評選、2012 河源旅游推介展、河源名食府廚技藝交流、河源生態農業食品展、美食嘉年華、啤酒嘉年華、文藝匯演、2012“粵唱粵閃亮”(河源賽區)等一系列精彩活動。此外,活動現場還將每天進行幸運大抽獎、精彩專場文藝匯演等。
現場特寫
一席歡樂的美食盛宴
東江河畔,微風習習。昨日,市文化廣場人流如織。第九屆客家文化旅游節客家美食嘉年華活動在這里舉行,為市民擺開一席豐盛的美食大餐。
本次美食節薈萃了全國各地 200 余美食商家。在數千平米的展區內,商家們使出渾身解數推薦自己的特色小吃。
“又香又脆的羊肉串,10 塊錢6 串”、“香噴噴的叫化雞”……走進美食區,鍋里煮的,鐵板上烤的,整個會場散發著誘人的香氣,到處可聽到吆喝聲。這邊回族阿姨手舞足蹈地烤著羊肉串,那邊蒙古裝大叔高唱著蒙古歌曲,在煙氣繚繞中別有一番風味。
當天,剛剛下班的曾女士便迫不及待地趕到文化廣場,開始了她的美食之旅。“上個月看新聞就知道這里要舉辦美食節,所以下班后沒吃晚飯就趕過來了!痹空f。
正吃著燒烤的陳先生笑著說, “要不是實在撐不下太多,真恨不得把所有美食都吃遍。”這邊市民排著長隊等候品嘗美食,那邊美食區中央的舞臺上,精彩的節目也輪番上演。臺上臺下一片歡騰,文化廣場美食區儼然成了市民歡樂的美食 “海洋”。
本報記者 吳志堅
現場花絮
商家出奇招搶生意
“一走進美食節現場,全是臭豆腐的味道!毕嘈胚@是不少市民來到美食節的共同感受。在本次客家美食嘉年華中,共有200 多個攤位,其中臭豆腐攤就有10 個,為搶奪客源,這些臭豆腐攤主各出奇招。
“毛主席故鄉的臭豆腐”……記者在美食節上數了一圈,共有10 家臭豆腐攤,各攤檔為了搶奪客源,在攤位前掛出各種奪人眼球的招牌,除了醒目的招牌,各商家還賣力地吆喝,現場氣氛濃烈。
好吃才是硬道理
在美食節現場,有些攤主穿著民族服飾吸引顧客,有些攤位掛出醒目的招牌并大聲吆喝吸引顧客。相比之下,鄧氏亮堂肉丸店則顯得有些簡陋,沒有華麗的裝飾,沒有大聲的吆喝,但是依然有絡繹不絕的客人前來品嘗。60 歲的張添福告訴記者,以前在紫金工作時,每天早上去鄧氏亮堂肉丸店吃早餐已經成為了多年不變的習慣。此次美食節的鄧氏亮堂肉丸的味道非常正宗,肉丸彈性十足,讓他舍棄家里的早餐,情不自禁老往這邊跑。據該店的老板娘鄧小姐說,每天早上清晨從紫金拿貨上來,一次帶100 斤,不到中午就已經賣完。鄧小姐說,不用吆喝,好吃才能留住客。
市民買美食有計劃
品美點、嘗特色小吃、買干貨 ……當許多市民沉浸在令人垂涎的 “舌尖之旅”時,有一些市民卻在心里打起算盤,等到美食節的最后一天再買,因為到時一定會打折。
客家美食嘉年華啟動儀式當天,現場人氣很高,正當所有人在現場大快朵頤時,一群老人聚在一起七嘴八舌討論起來,“去年買了一些紅棗,質量很好!”“最后一天一定會打折,到時再買,現在我們看看就好。”原來,往年的美食節經驗告訴他們,美食節的最后一天,就是商品的打折日,這群“過來人”打算繼續觀望,等到打折當天撿便宜。
然而,這些“過來人”的如意算盤不一定能得逞哦,記者在一家海鮮干貨攤位前了解到,他們從17 日開始至今,已經賣出干貨200斤左右, “我們的貨質量好,不怕賣不掉。”來自湛江的海鮮干貨攤主如是說。
公平秤方便市民
當你在美食節會場買回各種各樣的美食,回家一稱,如果發現自己除了美食外,還吃到了一個特別的東西——“秤頭”,那是一件多么郁悶的事。
為方便市民隨時“驗斤兩”,籌委會在美食嘉年華的出口處設置了公平秤。據工作人員劉小姐介紹,賣場里有一些是計量的物品,為了讓顧客買得放心,不吃“秤頭”,近幾屆美食節的籌備組都會在現場設置公平秤,以減少缺斤短兩的行為。各式美食吸引眾多市民。
本報記者 劉曦 鄭婷影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