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老兵郭敘球:回憶日軍轟炸龍川 主動參軍殺敵
抗戰老兵郭敘球。
核心提示:
“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你看民族英雄謝團長;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你看那八百壯士孤軍奮斗守戰場……”1942 年春季,18 歲的郭敘球懷著把日寇趕出祖國的志向,唱著這首《八百壯士歌》奔赴抗戰前線。如今,73 年已然過去,戰火硝煙早已散盡,驕橫的日寇也早已“滾回老家”,寓居龍川縣四都鎮黃沙閣村的91 歲郭老唱起這首軍歌仍然情緒激昂,心潮澎湃,仿佛又回到那烽火連天的抗戰歲月。
短短4年的從軍歷程,他沒有立下赫赫戰功,然他在當時日寇入侵、 “戰事吃緊”的危急存亡關頭,依然報名參軍,抵御外侮。這份熱血報國的壯志至今思之仍令人心潮難平、敬佩由衷。
主動報名參軍
1937 年,抗戰爆發,雖然龍川是大后方,未曾受到日軍鐵蹄踐踏,但也受到了日本飛機的轟炸,弄得民不聊生,苦不堪言。即便是鄉間四都鎮,也時不時會受到日機冷彈襲擊。
熱血男兒志當疆場殺敵保家衛國,尤其是在國家危難之時。1942 年,適逢抗戰最艱難之時,目睹同村的不少村民被國民黨拉做壯丁,回來者寥寥無幾,心思活躍的郭敘球心想,與其被抓做壯丁,還不如考取憲兵團,這樣還能為國效忠。他看到招兵公布后,毅然參軍報國,后趕赴韶關參加廣東憲兵學校第50期培訓班。
在培訓班里,郭敘球受到了嚴格的訓練。他至今仍記得教官的告誡:訓練時要多流汗,打仗時就會少流血。平時教官對他們很嚴格,他自己訓練得也很刻苦,一招一式都不敢有絲毫馬虎。
未親自上陣殺敵
由于成績突出,培訓班結束后,郭敘球被分配到廣東七戰區司令部憲兵二營六連當憲兵,他回憶說,當時的營長叫黃家豐,連長叫謝金明。
身為憲兵部隊,郭敘球所部負責警衛司令部的安全和維護地方秩序,跟日寇正面交鋒機會并不多,只是在韶關市區南邊的大塘、大坑口等地參加過抗擊日軍規模有限的戰斗。他們當時主要負責維護后方交通安全,同時也負責糾察部隊的風紀,查禁腐敗和臨陣脫逃的官兵。
雖然未親自上陣殺敵,但距離戰場僅一步之遙,槍聲、炮聲連連。戰爭帶給人們的除了傷痛,還有難忘的人生閱歷和更懂珍惜當下和平歲月的心。
郭敘球說,當時使用的武器是七九式步槍。他身處軍營時最愛做的事情就是擦槍,或許是因為只有在認真擦槍時才能全情投入,暫時緩解思鄉之情,抑或是在那個槍炮聲轟隆的年代,唯有沉甸甸的槍械才能給人以安全感。稍有空閑,郭敘球就會抱著自己心愛的步槍,一遍一遍仔細地擦拭,直到槍被擦得一塵不染。
猶憶勝利舉國歡騰時
1945 年8 月15 日晚,他正欲入睡,軍營里忽然吹響了集結號,這時軍營外也響起了喧嘩及爆竹聲。待他們全部集合后,廣播中傳出了日本投降、抗戰勝利的消息。“部隊人人歡呼,大家一起抱著又哭又笑。”郭敘球回憶說,后半夜,所有人都紛紛扎起孔明燈,漫天都是紅色的燈火。他說,那個場景有很長一段時間每天都在他腦子里回放?谷諔馉巹倮文,郭敘球脫掉軍裝,退伍回家務農。文革時他因曾是國民黨兵受到沖擊,在抄家中,部隊里培訓的畢業證書,畢業照片以及同學錄都被抄走上繳,后再也沒有找回來,成為人生一大憾事。
“中國人的勝利,是用比敵人多好幾倍的生命換來的,你們年輕人可以不懂,但一定要倍加珍惜。”記者采訪時,郭敘球時不時熱淚盈眶。
唯愿世間和平相處
郭敘球雖然已91 歲,但生活起居并不需要家人照顧,身體也無大恙。他兒孫賢孝,四代同堂,一個小院,三個兒子一家一棟小樓,收拾得整整齊齊。老人家客廳里那閃閃發光的“抗戰老兵衛國勇士”的金字匾額無不彰顯著他不同尋常的前半生。他說,愿世間和平相處,但也絕不怕強敵入侵。
記者臨走時,興致頗高的郭老又唱起那熟悉而又久遠的《八百壯士歌》,“ 四方都是炮火,四方都是豺狼,寧戰死不退讓,寧戰死不投降,我們的國旗在重圍中飄蕩飄蕩、飄蕩飄蕩……”這歌聲傳出小院,傳至很遠很遠……
本報記者 張濤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