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縣民生盤點]致力園區建設 推進招商引資
高空下俯視臨江產業園。
閱讀提示:
2014 年,國內經濟王旗變幻、風云激蕩,紫金園區產業在經濟新常態來臨之際,逆勢快速發展。園區工業增加值 38 億元,增速36%,工業投資17.3 億元,稅收收入1.2 億元,增速45%。作為一個后發山區市的大縣,如果暫時拋開總量看增速,那么無疑,紫金縣去年在園區發展上結出了碩果。
在紫城產業園、藍塘產業園成型之前,臨江產業園幾乎以一己之力承擔了紫金園區經濟各項指標增長的全部任務。去年對臨江產業園而言,既是產業集聚年、項目建設年,也是配套提升年,圍繞這三大抓手,臨江產業園緊扣市“三賽”、“三個50、三個100”工程和省級產業轉移園考核任務,以創辦“工業新城、產業新園”為目標,不斷優化投資環境,大力開展項目建設,努力提升園區配套基礎設施質量,紫金園區經濟騰飛的羽翼愈加豐滿。
招商引資:
15個新項目帶來超39億投資
臨江產業園起步于2004 年7 月,規劃總面積達30 平方公里,是紫金縣“工業立縣”的主戰場。在10 余年的發展沉淀中,臨江產業園完成了平整土地5.5 平方公里,開發使用面積4 平方公里,擁有入園企業79 家,累計總投資達近百億元,初步形成了井水、金珠、塘尾、創奇、潭頭5 個工業小區,打造出了以現代物流、電子電器、食品制造、商務服務為主的支柱產業。
園區是樹干,項目是枝葉,枝葉越多大樹生命力就越強。在去年考核各縣區“四個一批”項目進展時,市經信部門點名表揚了臨江產業園,因為無論是與往年對比,或是與其他產業園區比較,臨江產業園的招商引資都表現出了項目多、質量好、投資大、項目建設成效顯著的態勢。
2014 年,臨江產業園共與37 個項目進行了洽談,最后,它們拿下了15 個項目,帶回 39.4 億元的合同投資。之所以有接近50%的簽約成功率,與紫金縣委縣政府為外來投資者營造了良好的投資環境是分不開的。去年,該縣嚴格沿用鼓勵外來投資的系列規定,對落戶紫金的工業項目免收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城市建設附加費、水資源費等22 項縣級政府行政規費,以及減收土地評估費、建筑工程質量檢測費等16 項經營服務性收費,大大降低了企業的投資運營成本。
對待企業:
講“金”更講“心”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企業選擇何處落戶,當地政府部門的態度往往起到了重要作用。談到為何把家安在紫金,臨江產業園內的不少企業都表示,看重的不光是河源的后發優勢,還有紫金黨委政府的赤誠之心。
去年,為了進一步提升園區服務效能、優化園區發展環境,紫金縣各相關部門都 “蠻拼的”。對待外來投資者,臨江產業園實行重點項目領導掛鉤跟蹤制度,一個項目由一名領導親自抓、具體抓,并設立業務窗口提供“一門式”對外受理報批業務服務;對新上投資的項目,對其立項、審批、發證、登記、年審等實行“一條龍”辦事和“并聯審批”服務,3 個工作日內即為企業搞定所有手續;對已落戶園區內的項目,則由園區管委會負責該項目從籌建到建成投產的全程“保姆式” 跟蹤服務。
招商小故事:
“走出去”招來“好女婿”
廣東省奔達康特種線纜科技有限公司是坐落在深圳龍崗的一家大型企業,2013 年該企業的年產值已經超過了20 億元。同樣在2013 年,紫金縣在一次前往深圳的招商活動中“邂逅”了這家企業,雙方“一見鐘情”,隨即展開了一場長達1年之久的“戀愛”。
經過紫金縣的不懈努力,去年,雙方終于“結成連理”。去年11 月,紫金縣與奔達康公司簽訂投資協議,該公司正式落戶臨江產業園。根據協議,奔達康公司將在 2015 年6 月啟動首期項目建設,并于2016 年6 月實現首條生產線投產,屆時,該公司年產值可達5 億元。而等到2018 年底該公司所有生產線全部投產,其年產值將達到 15 億元。紫金這個“小媳婦”就這么招來了一個“好女婿”。
基礎設施建設:
2.5億“砸”出園區好環境
2014 年,臨江產業園有兆能電子、瑞通包裝、恒達實業等13 個項目開工建設,馳鵬科技、海寶電子、信大石英等9 個項目則實現了投產和試投產。一大批項目開始真刀真槍“上家伙”,加強產業園區內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就成為了當務之急。
盡管園區在基礎設施建設上仍處于起步階段,但事實上去年臨江產業園的建設資金仍十分緊缺,資金缺口甚至達到數億元。在這種情況下,紫金縣委縣政府和園區管委會通過積極向上級爭取資金,以及有效經營自身商業用地、盤活經營土地等方式,保障了園區建設資金,保證了基礎設施建設大步向前。
去年,臨江產業園共投入2.5 億元,完成 “三通一平”用地50 萬平方米,鋪設道路水泥路面6000 米、污水雨水管網8000 米、供水管網3000 米,綠化亮化道路1800 米,并完成了城臨線110KV 遷改工程。另外,總投資9900 萬元、日處理污水能力4.5 萬噸的臨江污水處理廠去年完成了主體和附屬工程建設,并于去年底開始通水試運行,園區內環境得到了大幅提升。
數說園區建設亮點:
1120畝用地指標
項目建設必須要有土地做支撐,沒有土地,再好的項目也只能“紙上畫畫、墻上掛掛”。由于受到國家土地政策調控影響,土地的“瓶頸”尚未完全打破,用地指標不足始終困擾著臨江產業園。去年,紫金縣千方百計為企業爭取土地,積極向上級爭取用地指標,全年共獲得用地指標1120 畝,增強了臨江產業園的項目接納能力。
3億元共建園區
深圳龍華(紫金)產業轉移園是由深圳龍華新區和紫金共同發展的共建產業園區,總規劃用地3.55 平方公里,首期開發1.9 平方公里。截至去年底,該園區建設已投入資金3 億元,征收土地1500 畝,平整土地78 萬平方米。園區內共引進7 個項目,總投資22 億元,其中目前在建的有瑞通包裝、兆能科技、萬基隆電子等5 個項目,建成投產后預計年產值可達10 億元,年貢獻稅收5000萬元。
展望:
“加速度”建設三大產業園
儲備一批項目,簽約一批項目,動工一批項目,投產一批項目,提高“四個一批”項目轉化,依舊是紫金縣今年全力發展產業園區的主抓手。
今年,紫金縣將按照市“扎根臨江,共建共享” 的要求,加快推進臨江產業園建設,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大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爭取臨江產業園擴園1.9 平方公里,推動紫城產業園2 平方公里開發。在項目建設上,要實現引進項目16 個以上、新開工項目當年完成投資額 10 億元以上、新投產項目 7個以上的目標。
2015 年,紫金縣還將依托汕湛高速公路和河惠莞高速公路經過縣城的有利條件,積極推進紫城產業園建設,爭取開發建設 2 平方公里土地。同時科學謀劃藍塘產業園建設,做好藍塘30 平方公里的新城規劃和產業園規劃。
本報記者 黃冉
特約記者葉戰祥 鄧建基/文
河源晚報航拍工作室 陳仕平/圖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