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河源空氣質量出現異常 市環保局發布分析原因
3 月30日至4月2日河源及周邊城市PM2.5 變化趨勢圖
3 月30日至4月2日河源及周邊城市臭氧變化趨勢圖
3 月30日-4 月2 日的幾天里,河源空氣質量出現異常,按照日評價標準,兩天是“良”,兩天是“輕度污染”,4 月1 日還曾出現了短時“重度污染”。這一異常情況,廣受關注,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不是有企業在偷排?環保部門到底有沒有行動?
4 月1 日、2 日,市環保局曾通過媒體和“河源環保”官方微信就空氣質量出現異常的情況進行了初步說明和成因分析。昨日,市環保局在派出多路檢查組,并邀請省市相關部門和專家會商分析后,對空氣質量異常的成因等進行了補充說明。
數據分析
河源周邊城市“接力”出現異常
查閱“全國空氣質量實時發布平臺”可以看到,3 月31 日和4 月2 日河源空氣質量是“良”,3 月30 日與4 月1 日則是“輕度污染”,在4 月1 日還曾出現了短時“重度污染”,4 月3 日,河源空氣質量繼續保持 “良”,但空氣質量指數比4 月2 日的又降低了(60)。
對于造成此次異常的原因,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經過省市環保與氣象部門聯合會商分析認為,不利擴散條件的影響、大范圍區域性大氣污染物的外源輸送、本地污染的疊加,這三大因素的綜合影響是造成本次河源短時空氣嚴重污染的原因。
具體來說,從3 月30 日至4 月2 日,全省整體位于高壓邊緣控制,主體風向以偏西南風為主,風速較小,空氣相對濕度較高,擴散條件較差。珠三角及粵東、粵北風向出現由偏西南轉偏西北風,再轉偏西南風,形成南北氣流對峙,擴散條件非常不利,造成污染氣團在珠三角及周邊地區盤旋,并隨風向變化遷移。從4 月1 日開始,偏西南風逐漸加強,珠三角地區的大氣污染氣團,隨風向向粵東及粵北地區遷移,并于4 月1 日中午在河源過境和短暫停留。
此外,通過對河源及上下風向城市空氣質量監測結果的關聯分析顯示,3 月 30-31 日,由于全省氣象條件較為靜穩,不利于污染物擴散,容易造成污染物的積累,我市及韶關、廣州、清遠、梅州、東莞等周邊城市均出現了較為嚴重的短時空氣污染問題,其污染態勢與我市基本一致,初步判斷,這是一次典型的區域性短時空氣污染過程,上風向珠三角地區廣州和東莞市的PM2.5 和臭氧,明顯高于下風向的河源及梅州,并于31 日夜間達到最高,其中廣州市PM2.5 最高達到235 微克/立方米,為“重度污染”水平。而隨著4 月1 日全省氣象條件有所改變,偏西南風逐漸加強,整體污染氣團隨風逐漸向粵北和粵東遷移,相繼在清遠、河源和梅州過境,其中清遠PM2.5 最高達到184 微克/立方米,河源和梅州市最高分別達到176 微克/立方米和119 微克/立方米,沿上下風向呈現逐步遞減的情況,但都出現“中度”或“重度” 污染,在那段時間里,河源周邊各市空氣質量出現了“接力”異常的情況。而隨著污染氣團過境,各市環境空氣質量迅速回落至正常水平。
河源行動
突擊檢查企業是否有偷排?
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對市區空氣質量指數部分時段出現異常的情況,為防止我市污染情況繼續加重,減輕對市民身體健康的影響,1 日和3 日,市環保局先后兩次組織環境監察分局對市區周邊陶瓷廠、火電廠、鋼鐵廠等重點工業廢氣排放企業及露天焚燒垃圾情況進行突擊檢查,未發現市區周邊重點廢氣企業有超標排放及偷排工業廢氣的情況。當天,市大氣辦緊急印發了《關于做好近期我市大氣污染防治應急工作的通知》,要求住建、城管、公安、環保等部門加強對泥頭車、工地、道路、企業等方面管理,源城、江東新區、高新區、東源等加強屬地工業企業監管、揚塵管控、垃圾秸稈露天焚燒管理、煙花爆竹燃放管理和山林防火工作。
該負責人表示,市環保部門將持續加大對市區周邊工業企業的環保執法檢查力度,進一步加強市區及周邊重點工業廢氣排放企業環境監管。一經發現非法排污企業和單位,依照新環保法從嚴從重查處,該整改的整改,該關停的關停,對偷排偷放、超標排放等各種環境違法行為實行“零容忍”。
同時,也請廣大市民積極舉報各類環境違法行為,共同守護好我市碧水藍天,為改善我市環境質量共同努力。
本報記者 劉曦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