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兩會”提出,今年力爭生產總值增長9.5%
核心提示:
回顧2016 年,和平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穩中求進,經濟發展勢頭良好,多項經濟增長指標位列全市第一,全縣生產總值更是突破百億大關,達到102.4 億元。2017 年,是推進“五個和平”建設的開局之年,是奮力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關鍵之年。2 月21 日至23 日,和平縣召開“兩會”,提出宏觀經濟環境仍然嚴峻復雜,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更加艱巨繁重,和平必須搶抓機遇,主動擔當,攻堅克難,不斷提升發展指數和人民幸福指數。今年主要預期目標為:生產總值計劃增長9.5%,全社會工業增加值增長10%,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5%。
和平縣城夜景迷人。朱仁恩 攝
今年生產總值力爭增長9.5%
和平縣提出,今年政府工作要堅持和踐行五大發展理念,緊緊扭住“三大抓手”,以脫貧攻堅為總攬,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強基礎、補短板,打好“兩大會戰”,著重圍繞縣委 “四個三”、“十二個大”工作任務,全力推進“五個和平”建設,實現和平跨越發展,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今年該縣主要預期目標為:生產總值增長9.5%,全社會工業增加值增長10%,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5%,產業發展大幅提升,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城鄉環境更加宜居,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安全生產事故等指標控制在省市確定的目標以內。
打造宜居城鄉建幸福和平
和平提出要加大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挖掘鄉村旅游、文化、產業等特色資源,扎實做好城鄉規劃建設隊伍和城鄉規劃編制“兩個全覆蓋” 工作;繼續開展宜居村鎮“六個一” 工程和“特色小鎮、美麗鄉村”專項工作;以PPP 模式推進鎮村污水處理設施及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建設;推進光纖到村建設,逐步實現4G網絡農村全覆蓋。豐富鄉村文化內涵,堅持文化為民、文化惠民,切實保障文化民生,加大對林寨古村和彭寨墩頭民俗村的保護和開發力度,打造古村新品牌。
另外,和平還將繼續抓好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和自然保護區建設管理。實施碳匯林改造、鄉村綠化工程,推進森林進城圍城工程建設,建設一批具有特色的鎮級森林公園,加快推進濕地公園建設與保護。
構建“互聯網+農業、農村”
和平縣提出,今年力爭新增農業龍頭企業1 家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組織100 家以上,培育新型職業農民500 人。爭創農業品牌,大力發展優質無公害蔬菜基地、水果種植基地建設,加快獼猴桃、百香果、椪柑等水果品種改良和種植標準化推廣步伐,全力做好“和平獼猴桃”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申報工作。抓好農業機械示范推廣,提高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狠抓市場開拓,大力開展農業科技創新,全面推進社會化服務、農產品加工交易、金融保險服務等平臺建設,構建“互聯網+農業、農村”發展模式,支持農產品電商企業做大做強。完善市場監管,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全面落實生產企業主體責任,加大農業綜合執法力度,確保農產品消費安全。
不僅僅如此,和平縣還提出要做旺第三產業,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業,高標準、高起點編制全域旅游發展規劃,打造一批規模景區和精品線路,擦亮和平溫泉之都、陽明古郡旅游品牌,籌備開展和平縣建縣500 周年獻禮活動,不斷提升和平縣旅游資源知名度和美譽度。
產城融合再提速
和平縣提出,加快產業園區建設,夯基礎、大招商、優服務、理機制,把園區建設成為特色產業集聚區、產城融合先行區、經濟發展帶動區。拓寬園區平臺,加快福和產業轉移園、大壩工業區“七通一平”和“五化五網”建設,力爭新增園區面積1 平方公里。加大基礎配套建設力度,加快智慧“雙創”物流園(科技孵化園)建設步伐。推進精準招商,充分利用專業團隊和國際團隊為和平工業經濟發展招大商、招好商。加快產業共建集聚,吸引深圳優勢產業、優質企業把生產和成果轉化環節落戶和平。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完善掛鉤聯系企業制度,加大對重點企業扶持力度,促其管理上水平、產銷上規模、效益上臺階。
和平縣提出,將完善縣城控制性詳規修編,努力實現“多規融合”,推進城區基礎設施和市政管理職能向園區延伸,實現園區公共配套設施與城區共建共享。抓好新城核心區建設,將南園商貿區打造成集物流、商貿于一體的大型服務區。加快濱河東西兩路北擴工程及建筑垃圾堆放場等項目建設,繼續抓好老城區、和平河“一河兩岸”四期(平安橋至興隆壩橋)、龍湖河升級改造工程,推進“五個公園”(“十三五” 期間,在全縣建設福和文體廣場、碧桂園南面休閑公園、新社公園、福和公園、和平公園等5 個公園)和“六個市場”(“十三五”期間,在全縣建設河唇市場、南堤市場、福和南園市場、東方廣場市場、龍湖市場、興隆橋市場等6 個市場)項目建設。
深入推進扶貧攻堅“五大工程”
和平縣提出,今年將繼續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攻堅戰行動計劃,大力推進產業增收、轉移就業、素質提升、兜底保障和基礎扶貧“五大工程”,實施農業產業扶貧、金融扶貧。完成省市下達減貧人口任務和貧困戶農房改造任務。嚴格按照“一戶一法”和“一村一策”,因人因地施策,引導貧困村依托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產業,支持貧困人口參與農業示范基地建設。發揮省級新農村示范片建設的載體作用,不斷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提升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鼓勵社會組織扶貧,支持社會團體、基金會等各類組織開展愛心捐贈、志愿服務、結對幫扶活動。
和平縣還將堅決落實中央環保督察整改工作,圍繞五大整治重點、五大治污工程,實施新一輪環境綜合整治大行動。堅持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繼續實施“河長制”管理,加快東江、浰江、魚潭江等流域水污染綜合治理,確保城鎮居民飲用水源安全。
2017年和平計劃辦好十件民生實事
1 實施黃蜂斗水庫固定攔截漂浮物工程建設;
2 啟動縣新圖書館、新文化館建設;
3 完成2.3 萬畝高標準基本農田、3.77 萬畝森林碳匯重點生態工程及23.5 公里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設任務;
4 推進彭寨區域性老年養護院、下車敬老院項目建設,提高五保、低保供養及孤兒救助標準;
5 完成和豐中學建設,完成9 個鎮教育創強復評,推進教育“創現”工程;
6 全面完成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啟動縣婦幼保健院新院、縣兒童醫院建設;
7 實施鎮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項目建設;
8 完成和平河“一河兩岸”四期(平安橋至興隆壩橋)升級改造工程,完成一批老城區背街小巷改造工程;
9 推進五個公園及市民廣場建設;
10 推進鄉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建設。
本報記者 張濤 特約記者 吳煥逸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