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鄉村振興戰略東風展翅飛
借鄉村振興戰略東風展翅飛
和平彭寨墩頭村將積極打造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鄉村旅游
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在我市城鄉大地引起積極反響。作為廣東省古村落,和平彭寨墩頭村如何借這一“東風”加快自身發展?11月20日,帶著這個問題,墩頭藍織染技藝傳承人、青年藝術家曾春雷在北京專程拜訪了國內外知名的敦煌藝術和工藝美術設計研究專家、藝術設計教育家、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我國著 名建筑學家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得意門 生常沙娜先生。
墩頭藍被稱為和平“一絕”。
專家建議建村級博物館
常沙娜先生認為,當下國家提出 文化復興,正是發展傳統工藝與鄉村 文化游的好時機,墩頭村應該把歷史 遺留的優秀傳統文化藝術都好好的保 存起來,建成村級規模的博物館,搞專 題性的陳列展示,發展鄉村文化旅 游。墩頭村古村落非常有地域特色, 很符合國家建設小而精的鄉土旅游項 目,其建設鄉村博物館可謂得天獨厚, 應該進行深層次的保護和開發,并建 議墩頭村要跟地方政府及企業家合 作,用精準扶貧項目帶動古村落發展, 用傳統民間工藝、美食特產與鄉村文 化旅游,創新致富的思路來發展、推進 墩頭藍織染之鄉的發展建設。
其實,曾春雷邀請像常沙娜先生 這樣的業界大師為墩頭村發展“指點 迷津”已不是第一次了。他目前在北 京設立了“墩頭藍”非遺文化藝術工 作室,開展“墩頭藍”的宣傳、開發等 事宜,并把墩頭藍手織圍巾賣到了北 京。工作之后,曾春雷因為從事藝術 類教育工作,經常回來采集素材,在 村里跟老手藝人們一起學習和探討 耕布、織布、染布、踹布等工藝,還自 發組織收集古村里散落在各戶人家 的織布機、踹布石、織染布器具等,進 行維修、編號、記錄,開展有關“墩頭 藍”資料的搜集、整理以及墩頭藍生產 場所的維修等。
如今在墩頭村,并不是曾春雷一 個人在努力,整個墩頭村村民也是這 樣做的。今年80 多歲的黃沐阿婆從 20 歲開始學習制作墩頭藍,其賣布的 收入基本可以維持一個家庭的開支。 她說,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 略,讓大家對生活充滿信心,相信到墩 頭村來的游客會越來越多,墩頭藍也 會讓更多的人所銘記。
墩頭村漸成和平旅游 “后起之秀”
記者在墩頭村采訪了解到,村民 自覺收集散失在各家各戶的工具與制 品,還收集了本村名人的資料與實物, 如今已建立了“華表革命老區紀念館” “河源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明清傳統紡 織技藝墩頭藍布藝實踐館”“東江第 一儒林梅園書屋紀念館”與“清末民 國廣東知名書畫家曾鏡如紀念館”,讓 老房子重新煥發出奪目的光彩。
在眾多像曾春雷這樣執著的古村 落守望者的努力下,墩頭村已漸成和 平旅游的“后起之秀”。近幾年來,墩 頭村舉辦的村文化藝術活動已有50 余場次,接待了全國各地、港澳臺的游 客、文化學者逾萬人次。和平縣制定 了多項政策和規劃,將墩頭村列入旅 游發展總體規劃中,將墩頭村納為構 建“大和平旅游圈”中的重要一環。對 于“墩頭藍”的傳承,曾春雷有著更加 宏大長遠的設想。他表示,將借著黨 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的東 風,在積極開發墩頭村鄉村觀光旅游 的基礎上,力爭把國畫中的寫意、工 筆、刺繡、設計、現代色彩等傳統文化 與現代文化藝術融合到“墩頭藍”工 藝里面,這樣能夠更好的傳承和發展 它,讓墩頭藍非遺文化藝術走進現代 生活中。
本報記者 張濤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