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富雙贏”,還有多遠的路要走?
核心提示:
“大羅村終于有規劃了,建國幾十年了還是第一次有規劃”……這幾天,新鮮出爐的《和平合水鎮大羅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規劃方案》一時成了當地村民茶余飯后的熱門話題。經過深圳福田區政協、區委統戰部駐大羅村精準扶貧工作隊的講解,很多村民說,真沒想到大羅村的發展前景也能這么好。近日,省正式印發了《關于2277 個省定貧困村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村的實施方案》。記者昨日從市扶貧辦了解到,截至上月底,包括大羅村在內,全市255 個省定貧困村已完成村莊規劃編制的有128 個,完成率50%,計劃到今年年底前全市村莊規劃編制覆蓋率要達到80%,力爭把255 個省定貧困村建設成為具有嶺南文化氣息和客家人文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村,由“后隊”變“前隊”。
隨著文體廣場等一系列村基礎設施建設由“藍圖”變成現實,紫金縣鳳安鎮鳳民村變了模樣。
建設“美麗鄉村精品村”
面積約9 平方公里的大羅村四面環山,一條小溪貫穿全村,雖然沒有像和平林寨古村那樣雄偉的客家四角樓建筑,然依山而建的民居也各有特色,尤其是村里山澗峽谷地勢平坦,山上林木蔥郁,溪水潺潺,有如世外桃源般讓人迷戀。
不過,美中不足的是,一些村民的農房亂搭亂建情況嚴重,亟待整治。記者在村里看到,村民住宅建筑有面磚貼面的新建筑,也有裸露紅磚墻的建筑,還有墻面脫落甚至裂縫的老房子,整體建筑風貌顯得雜亂而不統一。《大羅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規劃方案》提出,大羅村山上種植有油茶、紅薯、花生、百香果等多種經濟作物,還有特色百香雞、百香鴨養殖,結合村莊生態自然景色,具有特色的農旅結合的旅游條件,通過對大羅村進行產業轉型、建筑整治、道路序化、公共設施建設、水環境改善、村莊管線建設等綜合整治,使大羅村村莊整體風貌得到明顯改善,以特色旅游產業為主導、農業經濟為輔的欣欣向榮的新農村,成為“與田園共融與山水互動”“美麗鄉村精品村”,并打造成為和平縣重要的旅游服務基地之一。
村村皆有特色
近日,省正式印發《關于2277 個省定貧困村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村的實施方案》,提出“八大創建內容”,即整治提升村容村貌、推進村道硬化、推進生活垃圾處理全覆蓋、推進生活污水處理全覆蓋、推進集中供水全覆蓋、提升農民住房水平、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以及提升鄉風文明水平。據市扶貧辦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上月底,全市 255 個省定貧困村已完成村莊規劃編制的有128 個,完成率剛過一半,計劃到今年年底前全市村莊規劃編制覆蓋率要達到八成。
地處粵贛邊境的和平縣長塘鎮黃沙村的村莊規劃也即將出籠。去年12 月,深圳福田區城管局局長郭智勝上任后對此高度重視,率隊深入黃沙村開展扶貧調研,根據黃沙村現有的歷史人文、生態環境及農副產品種養殖等特點,提出了打造有特色的生態保護型美麗鄉村項目。2017 年7 月,《黃沙村新農村示范村建設總體規劃(2017-2026)》初步方案已經完成,打造特色美麗鄉村項目正按計劃朝著預期的目標順利推進,力爭成為和平縣第一個中國“美麗鄉村”。
項目是關鍵
在采訪中,大羅村很多村民告訴記者,想想以后大羅村的發展,夢里都會笑醒。可是這“想起來都是美的”,建起來卻不易。深圳福田區政協、區委統戰部駐大羅村精準扶貧工作隊隊長謝振強坦言,示范村建設不能大拆大建,著力打造“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因而這些規劃要避免紙上談兵,就需要項目來依托,如此才能帶動村民建設積極性,堅持項目帶動,加快產業扶貧項目建設,才能盡快讓規劃早見成效。
對此,我市一些省定貧困村已開始著手部署,黃沙村已“先行一步”。按照《黃沙村新農村示范村建設總體規劃(2017-2026)》,該村擬對所有自然村進行環境整治,扎實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村文化廣場、路燈和飲水工程建設等,爭取今年完成長塘街道黃沙村委會道路擴寬8 公里(由原來的3.5 米水泥路面擴寬到4.5 米),完成村中1 平方公里核心區生活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農村示范村建設良好開端。同時依托黃沙村現有的傳統的田園風光和鄉村文化資源(徐家大院、蘭桂橋),生態環境優勢明顯,把生態環境優勢變為經濟優勢的潛力大,發展生態旅游,打造共享農場,提升黃沙村的知名度。
適度抱團開發
省制定的方案提出,要從實際出發編制省定貧困村示范村創建規劃,創建過程要注重保護自然生態環境、鄉土氣息、田園風光、優秀傳統文化,不搞“面子工程”,防止千村一面。市扶貧辦相關人士表示,如何才能防止千村一面,這也是一個現實性的問題,如這個村搞旅游,那個村也搞旅游,這極易陷入“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局面,那何不多村聯動,共同打造一特色旅游品牌呢?上月底召開的全市貧困村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村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以255 個省定貧困村為突破口,按照連片示范的思路,整縣(區)統籌推進新農村建設。
記者了解到,除源城區埔前鎮陂角、高圍、上村、坪圍等4 村連片開發外,最近紫金縣紫城鎮也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將黃花、橫徑、水澄、新莊、上莊、白溪等村連片打造成以茶文化為主的“綠帶”,將璜坑、璜光、鷓鴣、仙湖、仕貴、上澄等村連片打造成以玫瑰種植為主的“紅帶”,堅持“特、強、小、美”理念,扎實推進新莊村“美麗鄉村”示范點建設。另外,記者從市扶貧辦還了解到,全市有247 個省定貧困村獲得了由省下撥的創建新農村示范村啟動資金,每村200 萬元。目前,省級專項啟動資金已下撥到各縣區,以此大力推動創建工作。
本報記者 張濤 文/圖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